這本薄薄的泛黃的詩集,是出版人林佛兒(一九四一~)十九歲的作品。半世紀前,這位出生於台灣台南鹽分地帶的青年以「鬱人」筆名寫詩,抒發苦悶。不知當年的年輕詩人何以如此苦悶?
他在〈後記〉寫著:「我乃有苦悶與悲哀;苦悶成熟得過早,悲哀易懂得太多。」或許可從書中一首題名〈祖母〉詩中窺見一二,詩人寫著:「及無父無母的孤獨中懂事得我呵!乃是祖母一掌上珠。」
〈後記〉特別說:「這本集子的出版是為紀念撫育我成人的祖母之恩典。」
全書四十八頁的詩集,共收錄新詩四十餘首,有描寫四季、風雨雲雪等自然現象;有情竇初開的煩惱;有思念故鄉;有社會的五光十色、酒色……等等。
作為書名的《芒果園》,詩人說:「並不是這集子裡的代表作,祗是我的偏愛而已。」可能芒果是台南縣的特產,有故鄉的象徵吧!
詩人在〈後記〉說這本集子能順利出版,感謝校長、救國團組長、教官等等。今天看來真不可思議,也證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台灣政治文化的氛圍。
往後的林佛兒成立林白出版社、辦《推理雜誌》、《台灣詩季刊》、還有不二出版社,有一席之地的出版人。回首少作,大概有「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之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