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來到台灣之後才動了寫作念頭,郭衣洞(一九二○~二○○八)會當上作家可說十分偶然。生平第一部作品,便是應徵國民黨「中華文藝獎金」,意外得了大獎的長篇反共小說:《蝗蟲東南飛》。來台灣後第一個十年,是他文字生涯的「小說時期」,這期間「柏楊」尚未誕生,職業還是黨部「青年反共救國團」活動組長、「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總幹事,一位活躍於國民黨主流文壇的小說作家「郭衣洞」。
這部小說的命運,隨著主人一生傳奇際遇,一樣起伏變化。初稿由於應徵國府辦的文藝獎項,首次刊於國民黨文宣雜誌《文藝創作》月刊(一九五二年十一月第十九期開始連載),隔年出書。一九六六年還換過一次書名,大幅修改內容之後,改名「天疆」,在自立晚報重新刊登一次。這時期他已離開救國團到報社工作,開始寫柏楊專欄。
題目的〈蝗蟲〉指的是蘇俄紅軍,小說以中國東北為背景,描寫二戰期間他們惡形惡狀一路從長春、瀋陽到撫順,不但白吃白喝、泯滅人性地發洩性欲、砍殺無辜,把中國東北變成了人間地獄。蘇聯紅軍往東南飛到瀋陽,像蝗蟲一般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如此小說內容主題,正是台灣一九五○年代國府大力鼓吹大量生產的道地「反共小說」。
諷刺的是,寫雜文批評社會現象的柏楊,一九六八年被國民黨以莫須有理由關進牢裡,更屈打成招,認下通匪罪名。某日,同房難友認出他來:「你不就是寫反共小說的郭衣洞嗎?」他猶疑著點頭承認。「真是報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