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傳統苗族服飾也能展現流行時尚!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合作,即日起至十月十四日在科博館第三特展室,推出「三八女能手——施洞苗族服飾的兩個異想世界」特展,從女性生命史出發,結合苗族傳統織錦花樣與台灣創新設計,展現苗服工藝的流變與意義。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表示,作品中可以看到苗族婦女代代相傳的織錦花樣,以及呼應當代流行的美感創意。這項特展結合「遵循傳統」的苗族施洞女能手作品,與「打破傳統」的當代台灣設計手作品,帶領觀眾穿梭苗族的傳統與時尚。
科博館表示,中國大陸貴州省黔東南州台江縣施洞鎮的一些苗家中,掛有「三八女能手」獎狀;這是大陸在婦女節針對工藝技能優異的女性頒發的獎項,表彰「藝臻工韻」的成就。
科博館指出,對苗女而言,刺繡、做服等女紅,意義在於肯定女人的價值;從女紅服飾手藝中,除了看到技藝之美,還可窺見苗族的宇宙觀。
輔大織品服裝系主任鄭靜宜表示,輔大一九八八年起收藏研究大陸西南地區的苗族服飾,累計藏品三千六百多件,施洞地區的就有九百件;這次特展中,精選最能展現「三八女能手」女紅技藝特質的織品、刺繡、剪花和銀飾等展品六十一件。
輔大織品服裝系副教授何兆華也提供收藏的剪花娘子等十九件作品參展;她表示,苗族婦女結婚前參加「姐妹節」穿著的盛裝禮服「銀衣」,代表著家庭聲望,也代表女孩未來幸福的家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