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州的寂寞中,柳宗元寫出他的清新遊記;在江州的寂寞中,白居易唱出他的動聽歌聲;到了寂寞的異地印度,弗爾斯特悟出的故事才洞澈人世的疏離……我常常感覺寂寞也許是一個作者嘔心瀝血時所必有的環境,所必付的代價。──陳之藩
《在春風裡》、《旅美小簡》、《劍河倒影》……這些膾炙人口的散文集,它們之所以打動人心,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都在寂寞的環境裡,寂寞的寫成。
這些書的作者陳之藩,終也告別了人間最後的寂寞……
得知陳教授往生的消息,沒有意外。想到童元方教授一個人在香港,就怕那無邊寂寞吞噬她,特致電慰問,她說此時的心情:悲痛無言。
「……每一個人,無例外的,在鈴聲中飄來,又在畫廊中飄去……永遠不朽的,只有風聲、水聲與無涯的寂寞而已……」
當年看到〈寂寞的畫廊〉這段話時,才高中的童元方有感於父親臥病、母親開刀、自己離鄉背井的苦痛,不覺湧上深刻寂寞之悲涼,流下感傷的淚。
因緣 相遇於波士頓
誰知因緣輾轉,她到哈佛讀書,而此文的作者陳之藩正好在波士頓大學教書。這一老一少、一理一文的兩個人終於相遇,從書中走出,在查理斯河散步,因心靈相契,譜出科學與文學的戀曲。相識二十年後,才攜手走上紅毯,在人生路上相扶持。
童元方總說,我是她第一個認識的法師。是的,人生的因緣真是奇妙!當年我因為看到《愛因斯坦的夢》這本書,開始知道有「童元方」這個人。多年後驚見《散步》這本書,那個與陳之藩散步的背影竟是她,更是令我驚訝!
二○○四年,我到哈佛燕京學社短期研究,在燕京圖書館聽到善本部的沈津先生說童元方正好到波士頓,當沈津提到我時,童元方說「認識」這位法師,我頗感意外,於是,約了在佛光山的三佛中心滴水坊見面。原來她是在海外版的聯合報副刊上讀過我採訪高行健寫的那篇〈與一個孤獨的靈魂相遇〉。所以,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一個作者的文字怎就能吸引了相應的人……
雖是初見,我們卻一見如故,有時她欲言又止,但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聊了一個下午,還意猶未竟。目送她的背影消失在哈佛廣場,這樣的愛,對她真是「不可承受之重」,日後我在查理斯河散步時,總想到她和陳之藩這對忘年交在這散步的身影。
大師風範 高華清麗
二○○七年,透過童元方,我得以為《人間福報》採訪久未露面的陳之藩,並與星雲大師在香港共進了愉悅的午餐。
陳教授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問:「你說你們報紙是第四大報,是真的嗎?」我被其嚴肅一問,當即也不卑不亢表示:「以發行量來說,我們是第四大報,但以知識分子的認同,本報是首選。」陳教授聽完我的回答爽朗的笑了(不知他是對我的答案滿意還是笑我的認真?)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夫婦彼此相濡以沫的深情和默契。年逾八十的陳教授思路敏捷,談吐幽默風趣。其學識之博、閱讀之豐,確實上下古今、橫貫東西。如他的一支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筆,深刻記述對科學、對文學的見解與感悟,時而蒼涼寂寞,時而肅穆沉靜;無論是針砭時事,批判社會現象,亦或紓發情感,皆是擲地有聲、清新雋永。他生處的混亂年代,成為他創作的養分。動盪的時局,激發了他的理性,一下筆,字字句句都犀利。
香港別後一個月,我收到陳教授的親筆信,三張稿紙,暢述他看過大師贈書的感想和建言,還特別為我去買了一本《Einstein And Buddha》寄贈予我。而八十餘歲的長者,筆下的前衛思想還很年輕,文字的清麗遒勁一如他散文理性與感性兼具的脫俗。
執子之手 不棄不離
二○一○年九月,我參加在成功大學為陳之藩教授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那時陳教授已中風臥床不起,但當童元方陪著他坐著輪椅出現時,全場都為他們肅然起敬鼓掌。
我們幾次相見皆不易,在那深深地擁抱中,無須更多言語,因為我了解她,她說陳教授雖中風、不能言語,但頭腦還非常清楚。我握著陳教授的手,童元方特別附耳輕聲說:是永芸……
儘管他們的年齡相差近三十歲,外界也有不同音聲,但陳之藩之於童元方,就像胡適之於陳之藩,他如父、如師、如友,更如知己。
陳之藩曾說,在哈佛初識童元方,覺得她很漂亮,很像韓劇的「大長今」,而和童元方結婚也是沾了她爸爸的便宜,因為她失去也是物理學家的父親,見到陳之藩好像她爸爸又活了。
對此,童元方卻不同調,她說:我沒有把他當父親,我當他是丈夫、是知音。也有人覺得童元方對陳之藩是否也是「崇拜」?她說:不是崇拜,我是敬佩他、欣賞他。
如果有人覺得童元方貪圖陳之藩什麼,我想,他們不必等了二十年才結婚。甚至,陳之藩晚年中風後,童元方不離不棄,沒有把他送去安養院,而是讓他在家裡,可以天天看到她,讓她念書、讀報、吟詩給他聽。甚至邀友朋來訪,解他寂寞。
哲學家馮友蘭說:「在天地境界中的人,不受才的限制,也不受死的威脅。」就像「鶴以青松為世界,鷗將白水作家鄉」,我相信,〈失根的蘭花〉終於有了歸土,所有的無言就化為〈謝天〉吧!
陳之藩在《散步》一書寫到:「……我邀她到查理河邊散步。最痛快的是一邊散步,一邊說詩。……常常這樣散步,但不覺得是散步;倒是像在作夢,而在夢中說詩。」
元方,陳教授走了,留下無涯的寂寞,今後一個人的散步,請你自己一定也要節哀、保重,有的沒的隨他去,一切就都留予他年說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