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臉譜-- 建築學界諾貝爾獎得主 王澍 具工匠建造超能力

李碧華 |2012.03.10
740觀看次
字級

整理報導/記者李碧華

本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中國建築師王澍是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他教學有方,規定學生三年級前禁用電腦,所有的圖必須是手繪,還鼓勵學生用毛筆寫報告,一年級學生則必須學木工。

「像把刀,寒氣逼人」,王澍不反對這樣的形容。他說,想當年自己的學校生活就很特立獨行,進入東南大學遇到很震撼的校長—錢鐘韓,錢鐘書的堂弟,他教學生如何向教師挑戰,「你們不要迷信老師;老師可能根本沒有備課,你要認真準備的話,你用三個問題,一定會問到他在台上下不來的」。王澍正是喜歡做這樣的學生,他回憶,大二後老師基本教不了他什麼,自己進修看哲學理論,發表學術議論,還跑出去租了個房子講課。

有一次還淘氣在街上擺了兩個油桶當成裝置藝術,驚動公安和學校,惹了個大風波。

出生在新疆,王澍童年正值文革,母親到烏魯木齊圖書館工作,他萬分幸運獲得了意外的閱讀空間,進入書庫看所有被查封的書。十歲開始和父母往西安生活,古城牆的堅固、溫潤,在王澍的象山校園設計中可以窺見。

王澍自認孤傲,喜歡吹簫管,也擅長書法和山水畫,說自己是文人,只是碰巧學習建築罷了。一九八八年,他的碩士學位論文《死屋手記》寫道,「中國只有一個半建築師,楊廷寶是一個,齊康算半個」。

成名後的王澍選擇有溫潤度的傳統中國建築材料,不追求盈利,在某個七年中幾乎靠老婆養活,只做自己:「用六萬片回收的廢瓦做成,我想恢復建築的潛力、美和尊嚴。」他認為,建築師必須有文人、哲學家的素養和工匠動手建造的能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