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微寒的天氣裡,翻讀唐朝孟浩然的詩。
自然的風格固然和他長期隱居山林有關,或許也是心性使然吧?
古詩人時運不濟者多,才情無法保證人生的順遂,也許,跌宕起伏的生命之旅,一如音符的高低,譜就了動人的樂章。
是因為遭逢那樣多的困頓,使他在自然之間尋求撫慰,也在文字之中安身立命,背後的血淚得到了昇華,成為美麗的心靈詩篇。
中年的孟浩然想要求取功名,卻未曾如願。縱使寫詩的才華備受讚譽,仕宦之途卻屢遭不順,張九齡、王維、李白,都對他大有稱揚,然而,懷才不遇的孟浩然畢竟受到打擊,他來自山林,又復歸隱山林。或許,山林才是他永恆的知己。
千百年之後,我們在他的詩作裡認識他、欽仰他,他是文學夜空中一顆閃亮的星,他,終究因詩而不朽。
孟浩然的詩古樸而清遠,以五言古詩和五言律詩最負盛名。
我們一起來讀他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我把小船停靠在江邊的沙洲上,四周一片煙霧瀰漫,日已暮,夜色逐漸深濃,也勾起了我作客他鄉的憂愁,舊愁更添新愁,難以排遣。眼前是無邊的原野,灰濛濛的天空彷彿就要壓下來,竟然比樹還低,月光照著清亮的江水,好像是要接近人的樣子。
寫客旅中的寂寞和惆悵,是多麼的扣人心弦。
當詩人獨自在客舟夜泊,眼前的煙霧瀰漫、遼闊蒼涼,在這個世界上,有誰不是孤獨的旅者呢?紅塵滄桑,都是不能承受的重,在蒼茫的夜色裡,人又何其渺小!幸而有江月的親近,那是一種安撫和慰藉。
詩人或許多愁善感,然而,我願意相信,天地的有情也多少抹去了人間的淒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