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早懷疑 防檢局輕忽 紀錄片披露後 仍以專業掩飾 文官應擺脫專業本位主義 莫重蹈覆轍
農曆年後民生物價上揚,最近泡麵又漲一成五,碗裝泡麵已比小吃攤陽春麵貴,與五十元便當也不遠,雞蛋、麵包、瓦斯,水電汽油也都蠢蠢欲動,民眾大喊吃不消,輿論罵翻天,政府說要查是否有違法或聯合漲價行為。

然而,除了廠商聯合漲價外,有一個原因很少人討論,那就是歐美國家近年來為了拯救金融危機,推出的「量化寬鬆」政策,及大量的借錢給高負債國家。
以美國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政策為例,所謂的量化寬鬆,說穿了是多印美鈔,也就是放手讓美元貶值,但世界是美元本位制,美元貶值除了帶動其他貨幣升值外,另一個反應是期貨市場各種原物料價格揚升,當許多投資人高興自己投資的黃金存摺漲翻天時,應想到的是,黃金漲價其實就是美元貶值的呈現,石油、小麥等的期貨價格飆漲,也是同樣道理,因為美元在量化寬鬆政策下,購買力下降了。
當高漲的原物料期貨進入生產,製造的產品價格自然就會揚升(反映原物料成本),所以,未來無論有無天災影響作物收成,全球物價都會掀起一波漲價潮,這是世界共同吸收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結果(通貨膨脹)。
能從中獲利的,只有當初美國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後,趁著金融市場稍作喘息,而大賺一筆的精明投資者,眾多的民眾卻要為量化寬鬆政策的通膨惡果埋單,這就是美國會爆發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原因,百分之一的富人搞出來的爛攤子,最後得由百分之九十九的民眾幫忙承擔,更令人氣憤的是,百分之一的人早就趁量化寬鬆政策擺脫了債務,還趁機大撈一筆。
除非能放手讓新台幣升值,才可能減輕量化寬鬆對物價通膨的影響,但以政府長期保護出口廠商的政策來看,新台幣不可能走強,弱勢新台幣只會讓量化寬鬆的惡果加倍呈現(飆漲的原物料價格無法由匯差彌補),民生物價將不斷飆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