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耐銀/
開始跟著石老師學彩粧,何耐銀單純為了讓自己有點男性化的個性更加柔和。當時,沒錢、沒人脈、更沒經驗,只因看準兩百四十億的華人市場商機才勇敢投身而入。她強調,美容不是一張臉,化妝不是一個名詞,等同於生活,不因為要上班所以化妝,去買菜,所以不用化妝。而是「我就是要漂亮」、「讓別人有好印象」!
把化妝昇華成「即使不化妝,也覺得自己很美!」這才是跟老師學到的新精神。
康延齡/
他給學生的建議是,人不能只選擇一個人生角色,應換一個角度站在不同的空間去完成心中原始的幻想,投入美麗的藝想世界,啟動一個豐富的旅行。
康延齡說,就像國際知名的彩妝大師植村秀把人臉當畫布,以藝術家的觀點成就美學。學校教的是制式知識,面對琳瑯滿目的化妝品,要怎麼應用自如呢?那就要靠扎實的基本功,接著,再多學習縫製,材質與美學等相關類別,符合當今多元文化的取向。
劉培華/
跟石美玲學化妝之前,劉培華替藝人伴舞,既決定轉換舞台,他知道,「拚命」才可能脫穎而出。
被同業開玩笑說是愛面子,劉培華不以為意,彩妝工作者的特色不就是要愛自己,也要愛別人的面子嗎?愛面子卻不擺架子,劉培華對每個人都笑容滿面。他深信,不管今天的成就有多高,永遠都要謙虛,得到更多人的尊敬。
他把這心得送給新鮮人之外,也不免老生常談叮上一句,如果沒有具備超越他人的實力,別想在彩妝界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