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多年來領導並鼓吹台灣玻璃工藝創作的許金烺,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十五日起到十月二十二日舉辦「珠光琉影—許金烺琉璃珠創作展」,展出他創作的精品百餘件。史博館期盼藉著藝術家的巧思,引領大家進入琉璃珠的烺烺世界。
台灣地區的琉璃珠,除了早期原住民所特有的琉璃珠外,還有近代原住民和新竹地區的琉璃珠。民國二十八年,日本人在新竹設立台灣高級玻璃公司,因天然瓦斯及矽砂礦產地利之便,新竹一直是玻璃產業的重鎮。而新竹地區琉璃珠可說是台灣琉璃珠的發源地,在珠形、珠體或圖紋上,都保有地方文化特色。
許金烺,新竹南寮人,十三歲就進入范氏玻璃工廠,不久晉升製珠師傅。天生的玩心,他以玻璃熱塑出六件動物創作,改變一般人對玻璃的刻板認知,也引爆台灣細工雕塑熱銷的產業奇蹟,許金烺順理成章成為細工雕塑創始人之一。
民國六十二年,許金烺的「臉譜」系列,開啟琉璃珠創作的先河。他的第一件琉璃珠藝術作品「國劇臉譜」,以戲劇元素融入台灣民俗文化,落實創作本土化的想法。
許金烺說,人的耐性有多大,成就的事情就有多大。除在技法上研究創新,他更有寬廣的國際觀;許金烺常常提到要有本土的創作方式,才能走入國際。也就是這個一心將玻璃藝術本土化的想法,讓許金烺很快的在國際間有了知名度。
他曾應邀到紐約、巴黎及日本瀨戶參加當地玻璃藝術展,民國八十九年赴日本擔任日本全國玻璃製作協會的指導老師;屢屢受邀參加國際玻璃細工雕塑大展,許金烺的藝術成就早已獲國際玻璃界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