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考試院研擬放寬公務員婚假與育嬰假規定,以拉抬低迷的生育率。
我不知道有多少公務員是適婚年齡,可貢獻生育率,不過,我知道依銓敘部統計,至去年底台灣公部門連同軍警、約聘雇人員,人數約八十二萬,假設有一半可再生一個,約四十萬新生兒對提振國家生育率只是杯水車薪,況且,之後也很難對公務員再催生。
除了效益不大,也會讓民間企業勞工有更深的相對剝奪感,認為政府只照顧公務員,不願面對勞動環境惡化(過勞、低薪、派遣、兼職、計時等)問題,而這才是台灣生育率低落的主因。
也就是說,政府不思考從根本解決生育率低落問題,只想便宜行事,從一些簡單地方著手,看起來像是在搶救生育率,其實不過是在討好特定族群,並且讓百姓以為政府有在做事,這是否能讓不打算生的青年改變主意,是個大問號。
台灣的社會問題從不怎麼嚴重,到今天必須挽救,根源在歷任政府沒有魄力推動改革,不是怕得罪財團,就是怕影響選票,老是推治標不治本、補破網的政策粉飾太平。
《富比世》雜誌按「購買力平價」(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公布全球最富有國家與地區的排名,台灣為第二十一,還超越日本與南韓,相信有不少人質疑,台灣有五百萬月入不到四萬元的勞工,為什麼排名能衝到第二十一?個人認為,這項排名不僅說明台灣有錢,更說明了台灣的財富集中在少數人,這群人的超高消費力拉高了台灣的購買力。
而且,高購買力不等於高生育率,因為生育率無法靠少數有錢人,就能拉抬起來,必須有廣大而穩定的中產階級支撐,況且,如果生育率持續低落,台灣未來將嚴重缺乏勞動力,影響所及,富裕者將難以維持好生活,因而需要中產階級多生孩子,富裕階層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該坐視生育率繼續低落。
呂順生(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