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山雕觀音像 啟發善良人心

郭書宏 |2012.02.16
1364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以雕刻珊瑚觀音像為主的工藝家黃忠山,因精湛雕工榮獲文建會「台灣工藝之家」肯定,新北市藝文中心特展室即日起展出「瑚光珊色—黃忠山」珊瑚創作個展,展出二十二件精采作品,其中十八件觀音像各有不同體態與構圖,有的尚且保留珊瑚原材的枝幹,並順應枝幹而使觀音法相應運而生,讓兩者互補、相得益彰,尤可見其巧思。

新北市文化局表示,「珊瑚」為佛教七寶之一,在諸多佛教經典,均提及珊瑚為珍寶,可見其價值之高貴。而最早從事玉石雕刻的黃忠山,因喜愛珊瑚獨特的色澤與材質,加上珊瑚十年才生長一吋,是日漸稀少的寶物,因而思考如何保存與發揚。

黃忠山表示,現今社會風氣不似從前純樸,而觀音是華人接受度最高的菩薩,因此他近年創作多以珊瑚為材,且以觀音法相為落刀之選,期藉由觀音象徵的圓融智慧,啟發人們的良善本心,並促進社會祥和善良之氣。

以質地脆弱的珊瑚表現觀音莊嚴法相,是黃忠山創作的大挑戰。他表示,作為工藝素材的寶石珊瑚的色澤,有白色、粉白、粉紅、桃色及深紅等,因為珊瑚本身屬有機材質,長成過程中於筋骨枝脛裡難免有白斑、蚵殼、蟲蛀等瑕疵,因此,他在創作雕刻需隨時更改造形構圖,不只考驗工藝的細膩雕工,更得注重雕刻時的靈活巧思。

值得一提的是,黃忠山曾於一九九三年參加日本「國際珊瑚雕刻大賽」,獲得金賞獎殊榮,雕刻觀音法像更因形體之大極為稀有,被讚譽為「世界之最」。

「瑚光珊色—黃忠山」珊瑚創作個展,即日起至二十六日在新北市藝文中心特展室展出,「瑚光珊色」最大的特色,是以珊瑚雕刻的觀音像為主,二十二件觀音像各有不同體態與構圖,作品配合珊瑚本身造型延伸觀音姿態,多處細節尚保留未雕刻部分的原始形貌,形塑一種具象與抽象兼具的美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