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
「看不看得到來生?」這個問題,其實是多數人所懷疑、好奇而又想知道的,值得我們認真地深入思考。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有關「看不看得到」的問題,有認知層次上的高下差別。眼睛「看不到」的事物,我們不能斷然說它不存在;而眼前「看得到」的,也不一定就是真實,也有可能是虛假的。
佛法以「六根、六塵、六識」來解說眾生的見聞覺知,「眼根」對應「色塵」產生「眼識」,「耳根」對應「聲塵」產生「耳識」,「鼻根」對應「香塵」產生「鼻識」,「舌根」對應「味塵」產生「舌識」,「身根」對應「觸塵」產生「身識」,「意根」對應「法塵」產生「意識」。我們當下現前能夠「看得到」的事物,其實是頗有限的,眼睛「看不到」的事物可多了,聲音、香臭、味道、冷暖、苦樂……等,都是眼睛看不到的,而是需要「耳、鼻、舌、身、意」分別來認知識別的。
此外,虛空中有許多事物或現象,既使「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用上了,也看不見、聽不到、聞不出、嘗不到、摸不著、想不到,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借助科學的方法與精密的儀器而探測得知,譬如:原子、電子、X光、電磁波、輻射線……等,不但確實存在,而且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或好或壞或利或弊,則另當別論。
以上所舉的例子,還是屬於物質世界與物理現象的範疇,至於心靈世界與心理現象的領域,則不是用科學的方法與精密儀器就能探測得到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運用眼睛和耳朵的另一個認知層次──「觀察聽聞」而得知。比如說:要知道一個人「有沒有良心?教養如何?品性如何?操守如何?氣度胸襟又如何?…等等」,是可以從他的言行舉止中「察言觀色」而得知,即如孔子所云:「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另外還有一層現象,攸關個人與社會群體的生活,乃至整個地球世界的生存,我們無法立即看到,卻又亟需知道,而且憂心忡忡,就是未來的「趨勢」,比如說:全球暖化、金融風暴、歐債危機……等。每逢歲末年初,世界各國就有很多「觀察家」、「預言家」紛紛出來發表意見,預測新的一年國內與國際在政治、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種種趨勢。各家所預言的,準確與否姑且先另當別論,但是已經充分地顯示出,我們希望「能夠看到」未來,以作為當前行動與決定的重要參考。
有人會懷疑:「未來的事情都還沒有發生,我們怎麼能夠看得到呢?」其實並不是完全不能看到,而是要有「眼光」才能看到。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