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中科四期環評案通過兩年,廢水爭議不斷。國科會中科管理局昨天在環保署舉行「放流水排放方案」專家會議,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也到會場表達零排放訴求,雲林縣環保局代表更指出,中科廢水排放可能成為壓垮雲縣養殖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中科四期環評結論不明確,為如今「海洋放流」埋下伏筆。昨天開發單位依上次環差結論要求,研擬調查四條路線供學者專家參考,但由於調查頻率僅有兩次,採樣點也僅有四個,遭現場專家批評,沒有參考價值!
與會專家也指出,開發單位應降低廢水排放總量,而非只顧著降低濃度或提高稀釋比例。且依其調查,當地漁獲重金屬已經超標,若有新汙染加入,應該更謹慎。
雲縣環保局代表指出,該地文蛤幼苗供應占全台百分之八十、文蛤占百分之四十,而台西和麥寮已因六輕,養殖期已從八到九個月,延長到十三至十八個月,據水質擴散模擬,幾乎和六輕重疊,中科廢水恐成為壓垮雲林養殖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農委會林務局指出,調查並未提及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且海水酸化會影響其棲息環境,該局也將把苗栗到外傘頂洲沿岸約三海浬範圍界定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據彰化海流特性,所排出的廢水會留在原地,而鄰近泥質溼地最寬寬度達七公里,廢水海放的結果,可能會讓易保水的溼地吸收,對當地生態將造成嚴重危害。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呂翊齊說,人民想知道廠商使用哪些物質?又排放哪些?依政府列管的項目,高科技業汙染的風險可能被遺漏在評估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