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揮別九天年假,昨天開始上班,許多人仍「喬」不過來。根據過去經驗,長假結束,開工、開學後適應不良的「收假症候群」增一到兩成,精神科醫師指出,假期愈長,收假症候群比例愈高,建議民眾,剛上工,工作不要排太多,適度運動提振精神,飲食清淡為主,循序漸進恢復正常作息。
春節期間,吃飽喝足,每天睡到自然醒,四處玩樂,昨天第一天上班,濕冷氣候讓許多民眾懶得起床,還沉溺在年假氣氛中。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觀察,假期結束,恢復上班,不少人身心出現不適症狀,包括精神懶散、有疲倦感並頻打呵欠、注意力容易不集中、交辦的事情做不好而出現焦慮情緒、煩燥不想上班,這即是收假症候群的現象。
另外,年假親友團聚,常會熬夜打牌聊天,收假後,晚上可能出現「時差」睡不著,若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民眾可能會頭痛、頭暈或腸胃道不順、窒息感等症狀。
放長假時,身心理都跟著放鬆,年後上班會有一些不適應,楊聰財建議,剛回到工作崗位,別把事情排太多,循序漸進安排工作量,有助於調適工作情緒,可讓自己不會一次陷於工作做不完的焦慮。
楊聰財建議民眾應多做運動,運動可讓身體分泌好的情緒荷爾蒙,也可幫助晚上睡好眠。「飲食應奉行清淡原則」,過年期間大魚大肉,體重上升,也會增添疲倦感,這幾天可多吃香蕉、牛奶、深海魚類或魚油等食品調節情緒,若情緒持續不好,可喝些咖啡或吃巧克力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