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報導】對於過年後症候群,一般人的症狀也許不夠明顯,但在情緒表達最「真實」的智能障礙者身上,卻顯而易見!根據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永愛發展中心的觀察,多數學員放假後都有不想上學、忘了該做什麼和沉醉在假期喜悅裡的現象,老師必須使出渾身解數,才能讓一切恢復正常。
永愛發展中心教保員(特教老師)王淑怡說,平常早上八點,就有智障青年被家長送來中心上課,但年後或長假後,總會有人到了九點還沒有出席,依照老師的理解,那時正是家長「極力勸說」的時刻,「有的家長會買一塊蛋糕,告訴孩子是要帶到學校吃的,喜歡吃蛋糕的人就會告訴自己,今天要上課!雖然他的生日還有一個多月,這卻是會哄孩子的爸媽聰明的地方。」
真的不想上學怎麼辦?王淑怡表示:「那就告訴他們,明天記得準時!」她認為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的態度上太過強硬,反而給孩子適度的空間,孩子能順利的靠自己轉換情緒的落差。
第一社福基金會除了提供特教課程,還有團體家庭,專門照顧不能回家的智障者,有些智障者是通勤來上課的,年後回來,特別想念團體家庭的同學,會賴著不回家,老師就得說:「每個人都必須回家!」然後老師們關燈、走人,做給他們看,等他們離去,老師才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忙碌。
當孩子們回到教室後,上課表現卻不如預期,過去學到的全忘光光,或者產生了年後怠惰症,「因此我們決定改變課程!打掃的時間變少了,音樂和活動的課拉長;若有人過年吃得太胖,還要安排減肥課程。」如果學生是沉醉在過年喜悅中呢?王淑怡提出建議說:「我們發現舉辦『過年心得分享會』,可以減低興奮感,其實他們會不斷重複過年做過的事,是想藉此得到關心。」
儘管每次長假後的開學日,對老師都是一項挑戰,但王淑怡卻很期待看到孩子來上學,因為班上的智障生剛好都走可愛路線,總是為她帶來「歡樂」,她說:「沒有老師會喜歡挑戰難題,但一想到處理得好,對孩子會很有幫助,我們只好逼自己勇於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