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心理上均開始有所變化,開始發育、長青春痘;開始對異性好奇;開始反抗父母卻在意同儕的看法……在這段成長過程中,孩子心中常常會有許多的疑問,不知該如何是好?本版邀請親子專家吳娟瑜開闢新專欄「 少年維特不煩惱」,為青少年解答心中的困惑,也提供家有青少年的父母,親子相處之道。
Q:在同學中,我就像是一個站在身邊旁觀一切的透明人。但,我承認我喜歡跟著大家一起出去鬼混、玩樂。只是我發現我都得跟大家一起去他們想去的地方、做他們想做的事,我每次都張不出口,講不出我自己的想法。
在家裡也是一樣,爸爸很兇、媽媽很忙,他們根本不跟我聊天,沒人可以說話,真的很恐怖,可是說了也沒人要認真聽,這更恐怖十倍。
我有很多事情想說,有很多的意見要講,到底要怎麼鼓起勇氣說出來,讓大家聽見也聽懂呢?
A:好吧!「爸爸很兇、媽媽很忙」,你看,你已經找到「說不出口」的真正原因了。
有些大人真的很離譜,每天進進出出、忙來忙去、兇來兇去,根本沒有把心思擺在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裡。
由於你從小沒有「發表意見」的經驗和習慣,導致到了學校,也就像啞巴一樣地「有口難言」。
其實,這種情況我也經歷過,當時,我在景美女中念書,班上的同學個個家世顯赫、教養極佳,更重要的是她們口齒清晰、表達流暢;不像我,一口「台灣國語」腔調,而且經常是話到嘴邊又縮回去了,可能是因為自卑吧?!讓我缺乏自信展現自己。
後來,我是勉強鍛練自己,如今才能自信十足地在眾人面前演講,對!沒錯!我很努力學習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表達的方法。
我用了兩招:
第一招:「我可以,我可以,我可以……」
我常對內心做精神喊話,告訴自己事在人為,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只要我認為「我可以」,我就有機會試著表達自己的看法。我絕不想回到家,躲在床上掉淚,然後氣惱自己為什麼「有話不說」。
第二招:勇敢舉手。
在教室裡、開班會時、上課時,只要老師問:「誰有意見?」「有誰知道這題的答案?」我就舉手,練習找機會開口,果然,我慢慢學會表達自己的意見了。後來,還曾經勇敢舉手參加演講比賽(自由報名組)哩!
(本專欄每周三、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