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在《人間福報》撰寫家事處理妙方的「家事女巫」林素芬,是一位全身充滿愛與能量的主婦、媽媽!因為她充滿創意的家事處理概念及創意不斷,把洗洗刷刷的家事轉變成結合出版、電視、廣播、教學、演講、手創品牌、電子商務網站……等多元專業,讓她多了「台灣版瑪莎‧史都華」的稱號。
聽到自己被拿來和美國白手起家、身價逾數百億美元,還曾名列《富比士》雜誌的全球富豪排行榜,堪稱最會賺錢家庭主婦的瑪莎‧史都華相比,林素芬嫣然一笑,認為自己是把「家事」當成「美學與文化」看待,只要每天樂在其中,就已經如同置身在幸福的花園,而幸福也是一種財富。
從淡江大學畢業後,林素芬先後在三家日商擔任祕書工作,經常有機會翻閱日本老闆娘訂閱的婦女雜誌,每次看見雜誌裡刊登許多家事妙方,心中一陣羨慕,想說:「日本女性真幸福啊,還有雜誌教這麼多實用的好資訊,而我們台灣的媽媽,有誰會來教呢?」
在職場上班原是林素芬的規畫,沒想到請產假時,同事因派系內鬥而謊稱她生產完後即將離職,於是產假沒休完,公司就給她一筆豐厚退職金,教她不用回來上班!林素芬順水推舟,心想先帶孩子再去找工作,但愈帶愈離不開孩子,於是她的職場規畫開始轉彎,當時曾對這突來的轉變深深不解,多年過去了,才知道這真是上天的美意啊!
把職場搬回家中
由於從大學時代林素芬便開始幫雜誌社翻譯撰稿,直到畢業就職日商,仍是白天上班,晚上兼職翻譯工作,因此把職場搬回家中後,她的譯筆也從沒斷過,先後幫唱片公司翻譯過恰克與飛鳥、工藤靜香等歌手的歌詞,也幫版權公司定期撰寫日本新書市場介紹,更陸續翻譯完成《冥想健康法入門》及《如何成為創意大師》等兩本日文著作。
民國八十二年,林素芬幫大成報撰寫東京新聞編譯,不久《大成報》因為增設周報,便向她邀約每周撰寫兩個家事專欄,再加上天天必須與柴米油鹽相伴,英、日文俱佳的林素芬便開始大量閱讀各國家事廚藝雜誌書籍,而在生活實地演練中,源源創意也絡繹不絕,這一切讓她愈來愈著迷於家事生活領域,她說:「每次一想到『家事』這兩個字,我整個人就彷彿通了電,沒來由的興奮了起來!」
民國八十四年,林素芬以〈蓮花瓦厝〉一文獲幼獅文藝散文首獎,也獲得採訪眾多文學大家的機會,包括余光中、席慕蓉、張曉風、簡媜、小野、楊牧等,其中從女性作家的生命智慧裡,她發覺這些女性雖然將時間奉獻給家庭,但也從自己的興趣裡開創了一片天,使她領悟到在家帶孩子、栽培孩子之餘,也同時要栽培照顧自己的夢想。
林素芬說:「雖然家庭主婦的專職占去大部分的時間,但我常常跟自己說:只要持續進行,夢想總是會有開花結果的一天。」但是,夢想是什麼呢?「其實,當時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每次做家事、看家事的書、寫作家事專欄、做家事的節目,都會讓我很快樂,我想這個方向應該就是夢想的方向了!」
民國八十八年,林素芬把多年的專欄作品出版成《別為家事抓狂》一書,而後因緣際會也在中央廣播電台主持家事生活節目,中央廣播電台是對全球放送的國家電台,林素芬便開始把她的家事經驗,分享到全世界,和所有華文聽眾交換心得。
家事蘊含文化意義
她除了教大家家事處理的妙方,還關注環保過生活、家人相處妙方、居家收納和布置、消費撇步等,而且還統稱為「家庭能量學」,認為只要不斷發散愛的能量,家人彼此就能相互感受、相互影響。
林素芬有個個人網站,每當有人留言請教她,她總是仔細回覆,遇到不會的,她會到處找答案、做實驗,提供滿意答覆,很快的網站就累積超過數百萬人次,每周寄發的電子報會員人數更高達近五萬人。
林素芬坦言,有人覺得做家事很辛苦而不愛做,完全是心態問題。如果還沒做就覺得苦,當然就會以苦的心情來體驗。其實這也是她剛當主婦時曾有過的心情,後來她想通了,「既然辛苦的想也要做,快樂的想也要做,那我為什麼不選擇以『快樂的想』來做呢!起碼我還得到『快樂的想』啊! 」 乍聽之下,似乎有點阿Q,但是仔細一想,有快樂不想,偏偏往苦裡鑽是人之常情,她堅定地說:「當我們想要體驗快樂,快樂就會出現啊!」
過去二十年的主婦與家事寫作生涯,林素芬定位自己是「家事文化工作者」,她語重心長的說:「家事不只是一項勞務活動而已,其實它有很深的文化意義在裡頭,人的一生裡脫離不了家事活動,所以它是一個孕育文明的溫床,影響人類的各個層面極為深刻,從基本的生存需求、人際的互動,到健康、心理、美學、享樂、文化等層面。」
她認為,家事活動是人類最重要的、最基礎的愛的互動行為。這麼一件與我們的生存與生活,如此密切關聯的事情,一定要好好重視,把它當成一門學問來研究發展,並廣泛的傳播出去,讓大家都受惠,這樣生活就會更快樂幸福。
家事學好
散發好能量
林素芬經營的「阿芬後花園」家事網站,被痞客邦稱為是「全球最大家事網站」,而林素芬常幻想,自己正開著一艘以家事為主題的資訊能量星艦,由家事女巫林素芬擔任艦長,每天遨遊全宇宙,與各地的家事同好一起交流、喜悅互動,共享美好的家事世界。
被網友暱稱為「阿芬」的林素芬,每天透過網路和全世界的家事同好切磋琢磨、互相提升 ,還常以「家政專家」頭銜,應邀出國到華僑聚集的場合演講。
林素芬深信,每個人隨時都在散發看不見的能量,心存善念,就會散發善的能量,若心存惡念,則會散發負面的能量。所以她積極提倡「家事能量學」,透過「心靈廚房」,她鼓勵主婦以「家事禪」關照自己,陪大家從做家事來領悟人生,不抱怨、多感恩,讓正面的能量在人我之間流動。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婆婆媽媽喜歡逛「家事女巫」網站,觸及的話題早已超越「做家事、談家事、學家事」的範疇,而是喜歡和林素芬聊些「愛的私生活」,而通常聽完林素芬的闡說,很多姐妹也豁然開朗,不再眉頭打結!
我是媽媽
不是佣人
很多人好奇,同樣一天二十四小時,為什麼林素芬活得卻好像有四十八小時!
其實林素芬一直不忘「兼顧家庭、事業與健康」的初衷,她花了十年時間教育兩個相差六歲的孩子,直到女兒讀國中住校,兒子也上小一,她才投注心力在家事美學的推廣。
「兒子上小一,我就用遊戲的方式教他煮水煮蛋,其他家事也一樣,我堅持孩子也要做家事,因為──我是媽媽,不是佣人。」林素芬說,她平時很少要求孩子幫忙做家事,但有些事她嚴格要求兩個小孩一定要自己動手,所以當女兒第一次離家住校時,居然能把自己照顧得很好,讓林素芬十分欣慰。
孩子小的時候,林素芬白天陪孩子、晚上工作,主要的娛樂就是練氣功,同時每天走路一小時、騎腳踏車練身體,把時間安排得很緊湊,因此,儘管心情很放鬆,但隨時都做好和職場銜接的準備。
她曾經懷抱文學夢,林素芬往來的文友不少,在她帶頭下,如今這些文友習慣每個月聚會一次,固定成員有十數人,已逝的文學作家曹又方,以及文壇知名的林煥彰、袁言言、徐卉卉、汪季蘭、鄭如晴、余玉英、常玉慧、高雷娜、葉明、林素芳……,大家以吃會友,閒聊近況,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