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團聚,應是洋溢溫馨、愉快的氣氛,事實不然。調查發現,許多民眾對年節要和親友聚會有壓力,想到就心煩,甚至找藉口逃避。探究主要原由如下:
一、工作增加:準備餐點、清洗碗盤、打掃環境,忙得不可開交。
二、背景差異:到配偶或別人家過節,需勉強配合對方的習慣或傳統。
三、過去嫌隙:和特定對象曾不愉快或有過節,碰面時很不自在。
四、社交尷尬:對別人的過度關心或提出的敏感話題難以招架。
想要促進團聚時的和諧,減少困擾,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一、分工合作:在自己家團聚,先徵詢親友意見,討論慶祝的方式,必要時尋求對方協助,分擔責任,勿因不好意思所有事情都包下來作。
二、接受不同:對於別人看待事物的觀點應尊重,莫因態度不一致就想說服對方,或非得弄清誰對誰錯,政治、宗教議題最好不要談。
三、避踩地雷:暫時擱置歧見,不要翻舊帳,也不要探詢別人的隱私,例如:「何時要生小孩?」或問比較性的話題,例如:「年終獎金發多少?」。
四、多講好話:每個人都喜歡被肯定與重視,聚會時不妨睜大眼睛,觀察親友客觀的變化,例如:髮型、穿著、身材等。適時給予讚美與關懷,拉近距離。
五、注意細節:辦理聚會時,先調查參與親屬的喜好或需求,提早作準備,小地方的體貼可讓人感到窩心。例如有小孩要來,可預放玩具、繪本因應。
六、規畫活動:聚會時特意安排一些娛樂,如唱歌、打牌等,藉以製造歡笑。也可拿出老照片或昔日生活點滴的錄影觀賞,閒聊陳年往事,凝聚親友間的感情。
七、戒急用忍:某些親友的言行表現或許會令人不舒服,假使不是太誇張,盡量以輕鬆、詼諧的態度看待,別和對方一般見識。
所謂「家和萬事興」,謹言慎行,將心比心,遇事寬容以對,就能避免團聚時的衝突,一家和氣過好年。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柯俊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