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書道、茶道、華道、武術、傳統文學等,甚至庭園造景,皆受到日本禪宗很大的影響。

去年秋天,特地走訪了京都兩處以禪宗思想興建的名園。
其一承襲禪門臨濟宗法脈的「天龍寺」,以水景聞名的「曹源池庭園」,「曹源」即是曹溪之源,乃引用《碧巖錄》中「曹源一滴水」公案一則的概念所造的庭園;另一處是完全沒有水景的「龍安寺」,同樣承襲臨濟宗禪風,建於日本室町時代,以十五座石塊布置庭院,這裡不但沒有水,亦沒有一花一木,僅以白沙烘托石景,名為「枯山水」,枯有寂之意,寂即是空,能引人進入無限的想像空間,如同倪贊的文人畫,充滿無窮意境的留白。
兩處不同庭園的禪境,一處如一泓潭水,一處如空山清絕。
無論是水庭的天龍寺,還是石庭的龍安寺,禪院都有以書法寫下「方丈」二字的懸額,雖然出自不同人手筆,其形式皆仿效南宋張即之的手筆。
「方丈」(上圖)是張即之的大字榜書,匾額題字的代表作,字體結構緊密,走筆生動明快,爽利不落俗套,線條的波動與變化皆順勢而作,卻又不失法度,點畫顧盼生姿。此書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是不可小覷的楷書名品。
這幅「方丈」原件現存於日本京都東福寺,彼時臨濟宗東福寺的開山祖師圓爾弁圓前往南宋習禪,六年後返回日本。之後,其師無准師範將一批張即之墨跡由中國寄贈予他,因此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