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駕駛送命 26人輕重傷 交通違規普遍 道路與號誌設計不良 交安課程待加強
台鐵日前在桃園縣楊梅路段出現重大交通事故,一輛砂石聯結車疑似未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當車行過幸福水泥平交道時,被放下的欄杆卡住,動彈不得,駕駛棄車逃逸,火車則煞車不及,高速撞上,火車駕駛當場死亡,另有二十六名乘客輕重傷,台鐵南北雙向車輛更延誤達十四小時,總計兩萬人次旅客受到耽誤,價值七千萬元的火車頭也嚴重受損,整起事故必須付出的經濟成本超過上億元。

就只是為了貪快,不守交通規則,台灣社會每年得賠上兩千多條人命,數萬人受傷,不知多少家庭因此破碎,甚至經濟陷入困頓的慘況,國家也得為了屢屢發生的重大車禍而頻繁調度人力,醫療資源更必須花費在這些原本只要守法小心,就能有效杜絕的交通意外事故上。
然而,到大馬路上看看,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交通違規,包括:闖紅燈、超速、任意變換車道等,更要命的是,還有父母帶著子女違規,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恐怕不會把遵守交通規則當一回事,結果就是,每年得有萬分之一的國人因交通意外而死。
不過,其實責任也不光落在用路人身上,道路與交通號誌設計不良的先天因素,政府也應該檢討,像此次的事件,如果平交道柵欄設計成碰觸到大型車輛會自動升起的模式,或許就能避免事故發生。既然台灣社會是一個不守交通規矩的國家,交通號誌的設計應該考慮將此類「變項」納入設計;不能只是設計號誌,能否使用卻當成另外一回事,例如:過去大台北地區的跨河大橋,無視台灣的機車數量龐大,機車道又小又窄,每到交通尖峰時刻,險象環生,車禍事故時有所聞。
筆者建議,全台的交通號誌設計應該全面檢討,因應台灣特殊的交通型態,例如:機車很多,可針對這樣的情況設計交通號誌與道路使用方式。另外,也要在國民基礎教育中,強化交通安全課程,除了課堂講授外,還要有實務參訪課程,例如:安排探訪因交通意外事故出事的肇事者或被害人,或到交通事故多的路段,實際觀察交通狀況,並且進行討論,促使孩子思考,為何台灣的交通事故頻繁,且死傷慘重。
預防勝於治療,除非能讓民眾都有守法守秩序的觀念,並且確實落實於生活,否則交通意外事故還是會繼續奪走許多寶貴生命、摧毀家庭,社會也須繼續承擔高昂的經濟成本。
雲龍(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