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總統大選決戰點其一是九二共識。雖然民進黨只以百分之六差距落敗,但蔡英文能在陳水扁貪腐印象籠罩下衝到這麼高支持,不能不說是民進黨轉型成功。然而,就像每次民進黨敗選之後都要重新論述兩岸政策一樣,兩岸關係是民進黨不能不面對的議題。
蔡英文在短時間內帶領民進黨走出貪腐的陰影,且不走激情路線,改以溫和理性的訴求打這場選戰;她企圖重新包裝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如喊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但除了將台獨的意識隱藏起來之外,始終無法清楚定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主軸。
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但九二共識是兩岸交流的基礎,選戰最後階段,企業相繼出來挺九二共識,如長榮集團和奇美集團都支持九二共識,其實是尋求安定;民進黨的主張,使人對未來不安。
選後,段宜康公開呼籲民進黨要誠實面對九二共識,陳明文也率直的表達現在很多人在大陸做生意,到底要「顧腹肚還是顧佛祖」;也就是民進黨要顧本土意識的理想,還是要顧兩岸交流的現實。這是民進黨的老問題,也是民進黨難以清楚論述的盲點。一直都無法說得很圓滿,每到了選舉都會面對一次挑戰。
民進黨一九九一年通過台獨黨綱,主張「依照台灣主權現實獨立建國,制定新憲」,但這個論述在歷次公職選戰中失利。
民進黨幾經討論,在一九九九年提出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以及符合國際法規定之領海與鄰接水域。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這個論述調整的最大特點在於接受中華民國現狀,加上民進黨在二○○○年參選時,陳水扁提出新中間路線獲得認同,終於贏得總統大選。顯然兩岸政策就是總統大選的主軸,這是台灣生存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不但不能迴避而且必須務實以對。蔡英文還是因為沒有說清楚而敗選。
若蔡英文宣布承認九二共識,選舉結果可能會不同。對於選民來說,九二共識是兩岸交流的象徵,承認九二共識代表兩岸要繼續交流,否認九二共識代表兩岸交流會倒退或會有變化。
因此美國對蔡英文不放心,認為她的兩岸政策會為亞太穩定局勢帶來不安定的變數;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包道格挺馬的談話,也成為蔡英文敗選的「國際因素」。
蔡英文的論述其實已經接近承認九二共識,但因台獨意識幽微的隱現,以致無法清晰的表達出來。民進黨在公共議題上能夠呼應民眾的心聲,唯獨兩岸政策不夠務實。民進黨若能誠懇面對兩岸的現實,才能開啟新局,贏得人民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