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趣話】龍迷心竅的袁世凱

戴永夏 |2012.01.16
845觀看次
字級

在中華民俗史上,龍的地位相當崇高。它偉岸神聖,法力無邊,既有拯民於水火的本領,又有至高無上的聲威,所以先民們對牠十分崇拜。一些封建統治者也看中了這點,極力尊龍崇龍,讓龍為己所用。他們或以龍的化身自居,自詡為「真龍天子」;或附會龍的「祥瑞」,編造龍的神話,借以騙取民心,鞏固統治地位。

在這方面,歷代許多帝王都有「出色表演」,而「短命皇帝」袁世凱的表演尤其充分。

袁世凱從小就有當「真龍天子」的「雄心壯志」。十三歲時,他曾自撰一聯:「大澤龍方蟄,中原鹿正肥。」他以蟄伏的蛟龍自居,以逐鹿中原、奪取江山自勵。一旦時機成熟,他這條「巨龍」就要大展宏圖,實現當皇帝的美夢。他的「成龍」大志,貫穿了他的一生。

辛亥革命勝利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當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他的皇帝夢也更加膨脹。一九一五年,他以「民主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為借口,宣布次年恢復帝制。為了給當皇帝製造輿論,證明他當皇帝合情又合法,他十分看重「龍瑞」,到處尋找和編造。

一九一五年十月,英國領事許勒德夫婦在湖北宜昌神龕洞中發現了恐龍化石。宜昌關監督劉道仁把這當成「龍瑞」,電奏北京,袁世凱問奏後即派張專員到宜昌察驗。化石原為群龍無首狀,但張專員入洞視察後,「竟謂首尾俱全,實為大皇帝之國瑞」。

袁聞之大喜,冊封恐龍化石為「瑞龍大王」,改宜昌縣為「龍瑞縣」,並令從省庫中撥款萬元修祠堂供奉。當時的《東方雜志》載文稱:「帝王與龍關係至密,方今國體更始,而石龍亦同時出現,其以祥瑞視之,又無足怪矣。」

僅管「龍瑞」不斷,似乎當皇帝「天經地義」,但袁世凱心裡仍不踏實。因此登基前後,更加痴迷於堪輿風水。他把大總統府改為「新華宮」,並請來賈興連、張振龍、郭三威等幾位著名風水先生為他看風水,借以鞏固自己的「龍興之運」。

來自山東的賈興連奉承袁世凱有「九五尊相」,卻又指出新華宮門氣散而不聚,建議在門左側修一個廁所,聚收穢氣,並助「龍運」。袁世凱聽從了他的意見,果真在新華門左側修了一個廁所。這一荒唐之舉,一度成為民國年間的笑談。

還有一次,已當上皇帝的袁世凱正在宮中午睡,一位侍婢走進來送燕窩湯,不慎失手,將盛燕窩湯的玉杯掉到地上摔碎。這玉杯是朝鮮國王送給袁世凱的,非常珍貴。侍婢自知闖了大禍,嚇得哭了起來。

這時,袁世凱的愛妾洪姨給她出了個主意:「等萬歲爺醒來,你就奏言:進入內室時,見床上蟠曲著一條金龍,心一驚,手一抖,玉杯就掉到地上摔碎了,求萬歲爺恕罪。」婢女立刻照辦了,袁世凱聽後果然轉怒為喜,對玉杯之事不再追究。

袁世凱對自己的「九五尊相」,也不斷尋求「天理」支持。他在請郭三威為他察看祖墳時曾問道:「龍興之運,年數如何?」郭掐指算了一番回答說:「若稱帝,當應八二之數。」袁世凱再問:「這是八百二十年?還是八十二年?亦或是八年零兩個月?」郭回答說:「帝位久長,事後自知,天機不可洩也!」

袁世凱心想,自己的朝代綿延八百二十年或八年零兩個月都不大可能,而八十二年則比較現實。倘如此,也足可風光一世,恩澤三代了。

沒想到他一稱帝就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只過了八十三天皇帝癮便被趕下了歷史舞台。兩個多月後,又一命嗚呼。就這樣,一位嗜龍成癖的「真龍天子」,慘遭唾棄,下場十分可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