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語錄】 口頭禪

心文 |2012.01.12
1632觀看次
字級

「口頭禪」一詞,源於禪宗,本意是指不用心領悟禪理,僅襲用祖師現成的經驗或說話的慣用語,掛在口頭上,徒有虛表。

《破山禪師語錄》云:「纔把絲綸輕一擲,吞鉤盡是口頭禪。」《百丈清規》中亦提到,禪修貴在真參實悟,若是賣弄口頭禪者,將被逐出寺院。因為參禪是為透脫生死大事,不是為賣弄口舌,以求衣食。

「禪」,是由梵文音譯而來,本意是「靜慮」、「思維修」;指獨一靜處,禪坐思維,專注於澄清紛雜的思慮,又稱「禪定」。

因此,修習禪定是為了調伏吾人散亂成性的心,不讓它繼續外向馳散,而能即時攝心回來。

換言之,「禪」即是攝心向內,使心安住於應住的境界。行者直須放下身心,繫心一處的宴坐思維,及至斷除煩惱,以臻至涅槃之境。

禪宗雖強調經由祖師相互傳承,「以心傳心,不立文字」之禪法,又恐弟子不明真意,故以簡潔的偈頌教導,令其於吟詠間參究禪意。然至禪宗末流的行者,多不明禪門說法要義,未曾領會禪理,卻好取禪宗祖師現成的語錄、公案,作為談話體材掛在口頭,而被斥為「口頭禪」。這猶如鸚鵡學說話,徒有言說而無實際的行持,實已違背禪宗「頓悟見性」的宗旨。故經論上說:「禪者,那伽大定(佛所證得之禪定),禪也。世之談口頭禪者,無以此藉口可也。」

其後衍為形容一個人常說無意義的話,或不身體力行,僅於口頭說說已,也稱為「口頭禪」。如:宋‧王楙《野客叢書》之詩:「平生不學口頭禪,腳踏實地性虛天」;《菜根譚》中亦有「講學不尚躬行,為口頭禪」之語。

又現今通常指某些人於言談間常用的習慣語,而且從一個人所使用的「口頭禪」,可以看出其修養的雅俗高低。所以有「口頭禪」的人,當謹慎措辭為好!尤其,若能積極地將負面的話改成「太好了」、「沒問題」等正面語詞,相信一定能增加自己受歡迎的程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