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的冒險 電影《我們買了動物園》

廖之韻 |2012.01.14
1444觀看次
字級

冒險,需要勇氣。

勇氣,只需要花二十秒去面對可能發生的最窘狀況。

小小契機 牽引我們

他的生活變得一團糟,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辭去本來的工作,只能沉浸在喪偶的悲痛,與緬懷過去的美好之中。

但是,他還有一個依舊相信著復活節兔子的七歲女兒,和一個十三歲被學校退學的叛逆兒子要照顧,他們失去母親的哀傷,誰都不比誰輕,但轉化成其他形式,讓情緒找一個出口,或是悄悄隱藏。這時候,他只能打起精神來,想辦法改變現狀,朝比較明朗的方向前進。

改變,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可沒那麼簡單。甚至,有時候也會懷疑,真的需要改變嗎?改變之後會比較好嗎?奇妙的是,正當踟躕不前的時候,一個小小的契機,總會牽引我們行動,像是夜夜笙歌的鄰居吵得人只好搬家。

換一個環境,重新開始,不管好不好,對很多人來說,無疑象徵一個契機。然而,這「新的開始」可能被接納也可能遭到抗拒,就算勇敢地邁開大步向前,難說心頭正在冒汗。或是,根本不想離開舊有與舊地。

從城市搬到鄉下,換一間新房子,丟幾件舊衣服給資源回收,看似與往日時光含悲說再見,各自又用各自的方法,保存了美好的回憶,但又恐怕陷入回憶中而不能自己。

過去與現在,一段生命里程過後,接著另一段的挑戰,該如何取得平衡?怎麼想、怎麼做,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藉著周遭人事物的助力,最終,面對自我的唯有自身。

尋覓的過程裡,只是,「不小心」買了座即將荒廢的動物園。(哪個老爸能拒絕七歲女兒,眨著眼睛的願望?)

照顧動物 體悟生死

從作家搖身一變為動物園擁有者,主角自己說這是一場冒險。然而,冒險的不僅是外在生活環境的全然不同,還有內心的自我冒險。

大致而言,影片中呈現出他面對的幾項問題(無論他自己有沒有發現):想要封閉於喪偶的傷痛裡,可又不得不打起精神來養育孩子;與青少年兒子溝通不良,難以體會孩子也跟他一樣傷心;對於死亡過度敏感,無法面對回憶。

主角的哥哥始終在旁默默支持他,聽說他買了座鄉下的動物園,不禁脫口而出,「我是要你多跟人接觸,不是動物!」然而,我們不也常說動物對人類有極好的慰藉作用嗎?雖然,與他相處的這些動物們,數量多了些、體型也比居家寵物龐大了許多……。

當大家都不看好他能成功挽救動物園時,他卻慢慢學到了什麼。「跟動物說話要真誠!」幾名留下的「前」動物園管理員這樣跟他說,於是他漸漸打開心門,也放鬆了心情。

面對年邁病痛又拒絕進食的老虎時,他掙扎了許久,終於「放手」讓老虎好走。似乎,與動物的相處,以及學習如何照顧動物,讓他漸漸體悟了生命的生與死,以及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並且營造出人與動物共存的生活環境,讓這動物園良好而獨特。之後,再回到人身上。

電影最終是個完美大結局,他與孩子、手足、同伴的情誼更加穩固,新的愛情也慢慢滋長。生命難得完美,影片的結局也只是象徵,當我們開始一段冒險,最難過的不過是最初的二十秒,接下來會有意想不動的驚喜與收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