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呈現武俠世界 《龍門飛甲》

葛大維 |2012.01.14
1260觀看次
字級

徐克執導的《龍門飛甲》是一部承先啟後的中國武俠電影,不僅再度緬懷四十五年前胡金銓的經典《龍門客棧》,更探索將來武俠片用3D拍攝的可能性。

3D的技術改造

《龍門飛甲》描述明朝宦官當道,濫殺忠良,俠客趙懷安刺死東廠大太監,引爆西廠公公雨化田發動江湖追殺令,正邪人馬齊聚嘉裕關沙漠的龍門客棧,在六十年出現一次的沙風暴中,展開殊死鬥。

電影的骨架,來自已故導演胡金銓在一九六七年拍的《龍門客棧》,保護忠良的俠士、女扮男裝的俠女、武功高強的太監,鬥得你死我活;電影的血脈,相通於徐克在一九九二年監製的《新龍門客棧》,各路人馬各懷鬼胎,殺得片甲不留;不過電影的五官和四肢,則被3D的技術整個改造了。

徐克六、七年前就想拍3D片,最先瞄準的是《通天神探狄仁傑》,可惜當時成本與技術都還不允許。等找到《阿凡達》的攝影指導恰克康米斯基,資金也有著落,題材呢?徐克想到《龍門客棧》。

《龍門客棧》是徐克對武俠片的啟蒙,陪伴他成長與從影,歷經《新蜀山劍俠》、《笑傲江湖》種種刀光劍影,還是監製《新龍門客棧》最能激起他年少激情;而早年求證胡金銓,龍門客棧並無確切的地理位置,如今更可以從龍與水的關連,想像埋藏沙漠的古碑文,製造一甲子出現一次的風暴,藉由3D,飛出銀幕。

片中的人物,正與邪、騙與變,虛虛實實;鬥爭,從客棧捲進半空的沙風暴,潛入地底失落的王朝,忽起忽落;反而是象徵中國傳統「江湖」的客棧,被好萊塢最新3D解構重組,名存實亡,化為半個片名的記號。

龍門客棧並非第一次被摧毀,早在《新龍門客棧》片尾,張曼玉演的老闆娘金鑲玉,感嘆世人無情無義,一把火燒了客棧,灰飛煙滅,餘韻無窮。可惜這種無形的情感力道,《龍門飛甲》的3D沒法做出來。

3D目前確實當紅,資深如法蘭西斯柯波拉、馬丁史柯西斯、史蒂芬史匹柏等名導演都已嘗試,李安執導3D西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還在後製,徐克已經推出第一部3D中國武俠片《龍門飛甲》。

這不是徐克第一次搶先一步而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了,早在一九八三年的《新蜀山劍俠》,他就找來《星際大戰》的勞勃布拉雷克擔任視覺指導,製造大量特效搭配武功,當時許多觀眾看完的結論是「飛得太快了,根本看不清楚」,卻影響後來武俠片群起效尤。

化不可能為可能

如今《龍門飛甲》用3D呈現武俠世界,徐克覺得自己敲開了一道門,讓武俠片無論在劇情或視覺上,都有更多的驚奇與震撼,他不認為3D會減少觀眾的想像力,反而能增加真實感,把過去的不可能化為可能。

重點來了,徐克坦承許多場戲,事前討論覺得可以拍得很好,正式拍出來的3D效果有落差,要重新設計,例如片中俠客從吊橋上飛下來的鏡頭,難度非常高。所以《龍門飛甲》真的只是一個起頭,後面有待繼續創新精進。

《鐵達尼號》、《星際大戰首部曲》都即將被轉為3D版,熱衷3D的徐克,何時將自己的《新蜀山劍俠》、《笑傲江湖》、《東方不敗》升級?他說:「有人想過,但我覺得要花時間、找對人、做對事,有時候急著去做,效果反而不好。」

《龍門飛甲》趕3D熱出現的意義絕不僅在票房與影評,它讓人加倍懷念《龍門客棧》與《新龍門客棧》,在刀來劍往、爾虞我詐、步步為營、重重危機的狹小客棧裡,砍不碎的忠肝義膽,殺不盡的愛恨情仇。

但時代變遷,客棧會舊會塌,必須重建。龍門客棧比《阿凡達》的潘朵拉星球小,中國武俠世界可比潘朵拉大多了。武俠片3D化,觀眾期待的只有彈指神功、獨孤九劍、凌波微步飛到眼前嗎?答案比葵花寶典更高深莫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