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倒數計時
一位腦癌病患被宣判只剩兩個月時間可活,他和他的家人該怎麼辦?讓電影《瀕臨邊緣的人》來告訴大家。圖/聯影非報系
生命倒數計時
一位腦癌病患被宣判只剩兩個月時間可活,他和他的家人該怎麼辦?讓電影《瀕臨邊緣的人》來告訴大家。
影片始於在工廠打拚到四十出頭的中年男子法蘭克,好不容易存錢買了新房子,正準備和太太及一兒一女享受人生,竟然被檢查出罹患腦癌。
醫生對他說,一般的腦癌患者動手術、進行放射治療及化療,約有一到三年的壽命;可是他的惡性瘤長在腦部正中央,無法開刀,約莫只能再活兩個月。
法蘭克的生命開始倒數計時,他冷靜而堅強,面對自己不久人世的事實,用iPhone錄下想說的話,帶家人去室內水上遊樂園露營,因為已經沒錢去普吉島了,但當晚他就發病,全家敗興而歸。
此後法蘭克的病情每況愈下,化療導致嘔吐等生理的痛苦,癌細胞擴散,體力衰退,逐漸喪失記憶力,即使家人用小貼紙寫上日常生活註記都不管用,他甚至想不起來家中廁所在哪裡,竟然在女兒房間尿尿,最後整個人癱在床上,等待生命結束。
過去許多電影傳達癌症病患與生命拔河的精神,《瀕臨邊緣的人》也不例外,而且寫實記錄病患與身邊人物的互動。
法蘭克的太太勇敢認命,一邊照顧病重的先生,一邊當捷運駕駛賺錢養家,心力交瘁還要忍受先生無理取鬧的吼罵。她看心理醫生,向醫護人員哭訴自己快崩潰了,好想拋開一切遠走高飛。醫護人員說:「妳絕對可以的,但請千萬不要責怪妳先生,不是他故意讓妳難過,而是他的病讓妳難過。」
生病像一道無形的牆
法蘭克的大女兒,面對父親即將死亡,異常冷靜,照常生活,父親在她房間尿尿,她眼睜睜看著母親跪在地上擦地也沒動手幫忙,在學校上完跳水課後,寧可和同學聚會也不願回家。
法蘭克的兒子還小,根本不懂死是什麼,也不在乎臥病在床的老爸是否髒臭,照樣和爸爸抱抱,還天真地問:「爸爸,死後你的iPhone能不能留給我?」
法蘭克年邁的雙親,在他臥病後大老遠開車來看望,父親強忍淚水,母親送給兒子兩張催眠、自療法的CD,其他也愛莫能助。
原本就沒什麼朋友的法蘭克,患病初期還能上街,遇到一位工廠同事,來家幫他組裝木床,但也就那麼一次。
原來生病真像一道無形的圍牆,硬生生把有病和沒病的人隔開,牆外面的人進不去,牆裡面的人出不來。
超越無情的勇氣
德國導演安得烈德瑞昇,從身邊親友的遭遇啟發寫劇本的靈感,甚至請真的醫生在片中解說腦瘤的病情,片中出現到府服務的醫護及看護人員,幫病患淨身,寫實反映德國健保制度。
不過這部電影只呈現了一個病例,而且病人夠堅強,沒有過分失控自苦苦人,太太對他不離不棄,家境雖小康,幸有完善的居家看護,讓他平靜過完人生最後的兩個月。
可是還有更多的病患與他們的家人,面對的是漫長無期的煎熬,身心的痛苦,如果還有經濟的壓力,可能就不只是瀕臨邊緣,而是快要崩潰了。
人生不是戲,但電影可以反映與思考現實人生,《瀕臨邊緣的人》片末法蘭克去世,太太還在傷心流淚,女兒已經準備要去上跳水課了。看起來似乎冷酷無情,但對照致命的腦癌,現實就是這麼無情。
面對無情的現實,人必須具有比無情更大的勇氣,無論罹患腦癌或是更嚴重的病,無論生命只剩兩個月或不知還有多久,「瀕臨邊緣的人」如果不想崩潰或被擊垮,只能拚命過好今天,期待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