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趣話】 龍名勝景遍神州

常書偵 |2012.01.12
794觀看次
字級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崇拜龍的國度,以「龍」命名的名勝古蹟遍布神州大地。在盛世龍年裡,且賞一賞龍景,豈不美哉!

龍潭湖公園:位於北京左安門內。園內以龍為特色的建築有龍亭、龍殿、龍山、龍潭、龍瀑、龍橋、龍吟閣等,園中還栽植了龍鬚柳、龍爪槐、龍桑、龍柏、龍棗等樹木,端的是一個龍的世界。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部的龍門口,已達四百年歷史,現存佛洞一千三百五十二個,佛像一萬多尊。歷代造像題記和碑刻達三千六百餘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城西北。此地山巒聳峙,峭壁懸崖,谷內奇峰突起,形如龍首,建寺於此,故稱龍門寺。這裡景致幽雅,有龍口吐水、石谷龍門、菩薩迎賓、峭壁石佛等景點,素有「八寶龍門」之美稱。

龍興寺:大陸龍興寺有多處,如安徽龍興寺,位於鳳陽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建於明朝洪武十六年,是皇家寺廟建築;江蘇龍興寺,位於淮安古城西北隅,運河東岸,為淮安著名古蹟;四川龍興寺,位於彭州市城關北門囗,始建於東晉咸康三年;山西龍興寺,位於新絳縣城北街頂端的高崖上,始建於唐;湖南龍興寺,坐落於沅陵西北,唐貞觀二年創建。它們的景觀各有千秋。

龍井:地處杭州西湖以西的鳳凰嶺上的龍井泉,以泉名井,相傳井裡有龍。龍井西畔龍井村,環境清幽,以盛產龍井茶而聞名天下。

龍隱岩:在廣西桂林市七星山瑤光峰麓,以摩崖石刻多而精著稱,其中以宋人題刻〈元祐黨籍碑〉最為著名。

老龍頭:位於河北省東北的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城南五千公尺處,是明代萬里長城的東部起點,也是萬里長城唯一集山、海、關、城於一體的海陸軍事防禦體系。明朝時的長城東起老龍頭,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多公里,橫跨崇山峻嶺,蜿蜒如一條巨龍入渤海,故長城之首稱「老龍頭」。

九龍壁:我國共有七座九龍壁。山西大同市的九龍壁最雄偉壯觀,為明洪武年間所建,壁長四五.五公尺,高八公尺,厚約二公尺,用四百二十六塊五彩玻璃構件鑲砌而成的九條巨龍,造型古樸,工藝精湛,藝術價值極高;北京北海公園的九龍壁知名度最高,除了壁前壁後各有九條醒目的戲珠蟠龍外,壁的正脊、垂脊和其他一些建築構件等地方都有龍的蹤跡,總共有六百三十五條龍;蘇州北塔公園的九龍壁是最小的九龍壁;浙江普陀山的九龍壁是建造年代最晚(一九八八年)的九龍壁;北京故宮有兩座建於清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年)的九龍壁;山西五台山也有一座九龍壁。

龍門塔:坐落於福建龍巖城西北。塔建於龍門潭中,高九公尺、直徑三公尺、三層八角,水從塔下而過,旁有一橋與塔相連,橋塔倒映於峽谷深潭,景致獨特。

封龍山:在河北省元氏縣境內,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山上的漢碑〈封龍山之頌〉,無論從書法藝術,還是內容諸方面,都是中國石刻中的珍品,譽滿華夏,馳名海外。

龍泉:位於廣東澄海蓮峰之南的塔山古寺東側,清代舉人蔡登邦曾手書「龍泉古蹟」摩崖石刻四個大字,清泉從石縫經石刻龍頭涓涓流出,泉水清澈,飲之甘醇。佛僧智誠法師親臨觀賞後,為山門題聯:「塔寺莊嚴稱靈地,山清水秀蓋粵東」。

九龍瀑:位於安徽省黃山羅漢峰與香爐峰之間,是黃山最為壯觀的瀑布。古人詩曰:「飛泉不讓匡廬瀑,峭壁撐天掛九龍。 」

火龍洞:在新疆伊寧市北的白雲山上,共有十七座火龍洞,洞內溫度各異,有的高達攝氏五十度,人近洞口,便覺熱氣逼人,瞬間便大汗淋漓。另一洞溫度竟達攝氏一百度,當地居民常利用洞中熱氣蒸烤食物,稱得上奇觀奇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