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中的後蜀後主孟昶(九一九年~九六五年),初名仁贊,表字保元,為後蜀末代皇帝(九三四年~九六四年在位),在位三十一年,享年四十七歲。
孟昶即位初年,勵精圖治,興修水利,注重農桑,實行「與民休息」政策,後蜀國勢強盛時,曾將北線疆土擴張到長安。但是他在位後期,貪圖逸樂、沉湎酒色,不思國政,生活荒淫,奢侈無度,連夜壺都用珍寶製成,稱為「七寶溺器」,朝政十分腐敗。
後蜀廣政二十八年(九六五年),宋師伐後蜀,圍京城成都府,孟昶投降,後蜀滅亡,後蜀只傳父子二世,凡四十一年。
孟昶被俘後被封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秦國公,居住在汴京。北宋乾德三年(九六五年),孟昶被帶到開封,七日後亡(一說被宋太宗毒死),追封楚王,諡恭孝。
昏庸、亡國的孟昶,其事蹟少人流傳,但製做「春聯」一事,卻聞名千古。
文獻記載,後蜀每年除夕,皇宮內每道宮門都掛上桃符,上書「元亨利貞」四字,以討吉利。蜀主孟昶本人的寢宮,每年也張貼寓意吉祥的桃符,不過,他是由宮中的御用文人代筆。有一年,學士幸寅遜捉刀撰詞,但孟昶嫌他的對聯文辭不工,因此親自命筆,題曰:「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辭意俱佳。後人大都以蜀主這一對仗工整的聯句為春聯的濫觴。
只可惜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也是年壽最短的一幅春聯,張掛了僅僅十一天。新春伊始,正月十一日,趙宋大軍壓境,孟昶求降。奇特的是,孟昶寓意吉祥的春聯竟成為後蜀亡國的預言。
原來後蜀國亡後,宋太祖即命大臣「呂餘慶」往蜀收管新置的成都府,「新年納餘慶」暗指新年甫至,蜀地將迎來「呂餘慶」;又宋太祖的生辰原來稱作「長春」,「嘉節號長春」不啻說蜀地將成為祝賀宋太祖誕辰的禮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