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雲集‧翰海微瀾】 草答蕃書—— 李白的語言天才

雲窗 |2012.01.10
1174觀看次
字級

李白,中國詩歌原野上一匹羈不住的野馬。他隱居練劍,揮翰散霞。年輕時壯遊五湖四海,中年赴京深受太子賓客賀知章的賞識,被譽為「天上謫仙人」。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他,李白口若懸河,筆不停輟。自此「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奉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騎馬……」恩寵達於極致,更是他人生登峰的時刻!

李白的直上青雲與他醉眼朦朧援筆賦詩,將貴妃的嬌顏譜寫成三首豔麗絕美的《清平調》有直接的關聯。除了這件事,根據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所載,當年李白曾即席為皇帝解讀突厥文的降書,因而得到皇帝親手為他調配羹湯、御賜七寶食,並直升翰林學士的殊榮。「天寶初,召見於金鑾殿,玄宗明皇帝降輦步迎……論當世務,草答蕃書,辯如懸河,筆不停輟,玄宗嘉之,以寶方丈賜食於前,御手和羹……遂直翰林,專掌密命。」

據黃永武的研究,天寶元年八月,突厥阿布思及默啜可汗之孫,與登利可汗之女,相與率眾來降。突厥向來是唐室最大的外患,此番歸降,李白居中翻譯並起草詔書,因而獲得天子的青睞。且《開元天寶遺事》亦曾提及李白奉旨起草詔書,時值十月大寒,雨雪紛飛,筆硯皆凍,難以作書。玄宗命嬪妃數十人,各持象牙柄筆,圍侍李白左右,輪流呵氣,使筆尖不凍,李白隨取隨書,是以筆不停輟,草成詔書。

據郭沫若的考證,李白出生於武則天長安元年,地點在西域的碎葉。碎葉城位於今天中亞的吉爾吉斯,原屬蘇俄,一九九一年獨立迄今。

「吉爾吉斯」是「草原」與「流浪」的複合詞,因此這便是一個銜接中國新疆與天山山脈的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此處自西元六世紀興起突厥汗國,東至大興安嶺,西抵鹹海,北越貝加爾湖,南接阿姆河南。有文字、立法以及官制。李白的母親為中亞人,父親祖籍隴西成紀(甘肅天水)。大詩人自五歲起,隨父親離開了此地。直到四十二歲依然能以非常流暢的母語回答唐玄宗所垂問的突厥文書。他受到的眷寵,實來自當年的一段「草答蕃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