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是個非常嗜棋的人。他老年時寫的那首「老妻畫紙為棋局,推子敲針作釣鉤」,是他在農村生活的一幅自繪畫。
唐代的另一位詩人杜牧的〈送國棋王逢〉詩則云:「得年七十更萬日,與子期於局上消。」杜牧作此詩正是不惑之年,他在詩中表示,要把從現在到七十歲的一萬多天都用來下棋。這雖有點誇張,但也可見「小杜」比「老杜」更加忘形於奕棋。
唐代詩人白居易也酷愛下棋。他常與友人「晚酒一二杯,夜棋三數局。」他一生寫了不少下棋詩,其中一首云:「山僧對棋坐,局上竹蔭清;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形象地勾勒出竹下弈棋的生動情趣。
北宋神宗時宰相王安石下棋馬虎,他雖然不計較勝負,但是甚愛悔棋,常為了悔一步棋,與對方爭得面紅耳赤,有時甚至打自己的嘴巴出氣,引得觀眾哈哈大笑。
為此,王安石寫了一首自我解嘲的〈棋〉詩:「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戰罷兩奩收黑白,一枰何處有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