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書問道 下

侯吉諒 |2012.01.06
2495觀看次
字級

文/侯吉諒

我常常收到許多網路上的留言、電子郵件,共同的特色是,不具名,或具名但沒有自我介紹,或自我介紹是類似「我是一個大學生」這樣空泛,然後就要求轉載文字、作品、要我提供作品、圖片,問毛筆哪裡買、宣紙哪裡買、能不能幫忙鑑定書畫、推薦書法老師等等,要求五花八門,但共同的特色,就是不讓你知道他是誰。

坦白說,很難想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可以粗糙到這種程度,而且完全沒有自覺其中有不妥或不對。

透過網路的人際互動,其實和以前透過寫信沒有什麼兩樣,但為什麼許多人用起電子郵件或網站留言,卻可以粗糙到這種程度呢?

我覺得原因有兩個,一是這樣的人根本不是為了和任何人溝通交流,他只是粗糙的要表達意見、索取資料或獲得資訊,二是匿名的特性,讓人不知不覺在匿名的情形下為所欲為。

自從網路成為人們最重要的媒體、通訊工具以後,網路匿名已經成為惡意攻擊者、惡意留言的最佳保護方式,太多人因為匿名而覺得不論做什麼、說什麼,都可以不被抓到而為所欲為。這樣的人在匿名時表現得非常理直氣壯、但實際上卻正是懦弱甚至卑鄙的表現,所以偏激的言論,幾乎都出現在匿名前提下。

光明正大的言行,不需要匿名的掩護。

網路匿名讓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負面的人格,任何在真實身分下不敢說不敢做的,都可能因為匿名的「安全」,而變得毫無顧忌,但這種負面的言行、心理,不會只存在於使用網路的時候,一旦有了這種負面的心態,即便離開網路,仍然會繼續影響一個人的人格,而匿名的負面效應也因此而「鬼上身」了。

網路禮節是一個法令來不及規範的新生事物,所以很難有適當的法律讓網路使用者遵守,就目前來說,只能靠大家的自覺,靠真實世界的修養來修正因為隨便使用網路帶來的偏差。

寫信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反映的卻是一個人的整體修養。我每次收到長者的來信,每每要反省自己,這位師長為什麼要回我的信,我是哪裡做對了,所以他願意回我的信?如果沒有收到回信,也反省為什麼沒有收到回信,是師長太忙沒空回信,還是自己的信件有所不妥,所以師長不予回覆?

在信件的回覆與不回覆之間,其實就蘊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果連這些都不懂,又如何能夠「修書問道」呢?

寫信「曾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書信往來為人類累積了無數珍貴的文明與文化遺產,以書法來說,王羲之、王獻之、蘇東坡、黃山谷、趙孟頫這些書法大師們最好的書法幾乎全部都是信件,如果沒有了這些信件,我們很難想像然當時的文人丰采是何等光耀奪目,而網路發達之後,無論電子郵件或留言式的信件往往都不被重視,也很難留存,人與人之間「修書問道」的心情,恐怕就更難期待了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