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瓦舍」成立二十三年,馮翊綱和兩位搭檔宋少卿、黃士偉第一次到大陸北京、上海演出《東廠僅一位》,郭德綱於十二月初也在上海源深體育館登台,將傳統段子重新包裝。
十五年前,他帶著徒弟,從兩三個人做起,為兩三個觀眾演起,提出相聲應回歸劇場,堅守小劇場是最適合傳統藝術生長的地方。十五年後,他的粉絲多到在網路上成立「綱絲網」,隨時關注他的動態。郭德綱在今年北京「成立十五周年」首演上回憶過往,他說,當年的自行車除了鈴鐺不響,其他甚麼零件都在響,「我們是草根。」
因為是草根,所以沒在怕的,當大陸文化部提出反三俗—庸俗、低俗、媚俗,他在作品《我要反三俗》裡明嘲暗諷,當別人評論他作品低俗,一向快人快語的郭德綱,在電視節目上表明自己的創作理念。他說:「我的同行也說過我,郭德綱光顧搞笑,我說對,先搞笑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他說許多人認為,相聲具有寓教於樂的功能,要有教育功能、要抨擊醜惡現象,但是,他認為這些都是其次。
他說:「(相聲)首先是一種娛樂形式,就是讓人樂的一種工具,沒有這麼崇高,也不是廟堂文化,他就是最草根的東西。聽了、樂了就可以了。在這個時代很緊張,人人都有壓力,有缺錢的,缺車的,我給不了你這些,但三個小時哈哈一樂,暫時能夠輕鬆一下,這就為和諧社會作了貢獻,你不要指望去教育誰。」
他要觀眾去想一想過去街頭藝人的處境,「一百年前的街頭,一個窮苦的相聲藝人,家裡頭七八口人都餓得要死了,他勒緊了褲腰帶出去,站在三不管那兒說相聲,把你說樂了,把錢給我,買米買麵回家救命,頂風冒雪的那個藝人,心裡想的會是我要教育誰嗎?我要歌頌誰嗎?餓死他都不多,他不會這麼想的。」
現在,有人為了買票看郭德綱,在北京打起架,有人前一晚住進旅社,一早起來在劇場門口排隊,「他是為了受教育嗎?並不是,我們講寓教於樂,但前提要樂在前邊,一個演員要知道自己是幹甚麼的,我讓你快樂了,我表明我的觀點,我想說明甚麼,你聽完之後,如果你覺得這個話有道理,能夠接受,我很高興,你不接受那是你的本願,我也不能勉強。讓大家樂是一個演員的工作,也是演員的良心,其次再說別的。」他說。
歲末年終,央視春晚又是熱門話題,媒體評析郭德綱因為徒弟打人事件、因為作品庸俗,所以從未上過央視春晚。但有一位天津市網友虎皮尖椒在網上留言說:「人家郭德綱又沒有上春晚,人家就是一個草根相聲演員,人家在自己的劇社賣票演出,你嫌棄人家三俗可以不看,犯不著拿道德說事!相聲本來就是諷刺見長,一味歌功頌德,迎合政治需要,你認為這還是相聲嗎?那麼多主流媒體不是整天在歌功頌德嗎?還差一個郭德綱嗎?還是給我們老百姓一個自樂的小天地吧!」
網路記者、評論家北風也表示,他對郭德綱本無好感,但當有人要動用到體制的力量來對付他的時候,自己將毫無疑問、毫不猶豫地站在郭德綱的這一邊,「老郭憑一己之力讓相聲復活,經歷多少風雨,頂住了多少屎盆子,到頭來還是被極權統治以反三俗的名義拿下。在這樣吃人的社會裡,每個人都是草。」
郭德綱小檔案
1973年1月18日出生於天津,中國曲藝、相聲和電視劇演員、電視脫口秀主持人。
八歲拜高慶海學習評書;九歲跟隨相聲家常寶豐學習相聲,曾受白全福、高英培前輩指導,後拜金文聲為師學習南路快書、王派快板。
1988年隨河北梆子老藝人小達子學唱梆子,1989年隨老藝人劉炳文學唱評劇工文丑、老生、花臉、彩旦。1995年闖蕩北京,隔年建立相聲表演團體德雲社,2004年春節,老搭檔于謙加入德雲社,同年德雲社進駐天橋樂茶園。北京電台文藝廣播《開心茶館》節目主持人大鵬於演出現場錄音,經剪輯後播出,透過電台直播,一周後,上演的「郭德綱相聲專場」觀眾爆滿。2005年德雲社已成為著名的實力派演出團體,上演節目達600餘段。
郭德綱曾於2006年及2011年分別當選為北京市宣武區和西城區的政協委員。2011年10月他帶領德雲社登陸澳洲墨爾本,是中國民間相聲團體首次出國商業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