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音「ㄖㄨㄢˇ」,「囊」音「ㄋㄤˊ」,這個成語出於《類函》所記載的故事:
話說東晉阮咸的兒子阮孚,雖有才學,但是因為性情放蕩,到處遊山玩水,以致過著貧窮的生活。
一天他到會稽山遊玩,身上背著一個黑色袋子,有人問他袋裡裝了什麼東西,他答道:「袋子裡只有一文錢,以免空蕩蕩的太難為情。」
到了唐代,詩人杜甫在〈空囊〉詩中寫到:「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就是用阮孚的故事來描述自己窮困的生活;後來「阮囊羞澀」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一個人錢財窘乏,經濟困難。
「阮囊羞澀」的「阮」,是晉人阮孚的姓,不可誤寫成「沅」或「軟」,現在常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一無所有的狀況,如:「我最近『阮囊羞澀』,這筆帳你就幫我先墊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