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觀園--頤和園為何稱「頤和」

周士琦 |2006.09.04
1779觀看次
字級

 北京西郊的頤和園為清代皇家園林,世界馳名,但為什麼叫「頤和」園呢?很多人未必知曉。
 
頤和園在清乾隆年間稱為「清漪園」,清咸豐十年(一八六○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搶劫園中珍寶,燒毀了大部分建築物,使清漪園成為廢墟。到了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慈禧太后為了自己的享樂,竟然挪用建海軍的經費三千萬兩白銀,重建此園,並將園名改為頤和園。
將園子改名「頤和」自有一番意思。

先說「頤」字,可當保養講,在這一意義上它與「養」是同義詞,如「頤養天年」、「頤神養性」。晉葛洪《抱朴子‧道意》云:「養其心以無欲,頤其神以粹素。」看來這「頤」字可指保養人的身體、精神等等。

再說「和」,原指和諧、協調,而人的身體若失去了和諧,則會得病,故引申為身體健康。常用「違和、不和」等否定詞指人身體不健康,如唐李華《國之興亡解》云:「身或不和則藥石之,針灸之。」意為人體若生病了則用藥物及針灸加以治療。所以這「頤和園」的「頤和」意為保養身體健康。

慈禧大興土木,重建此園時,大權獨攬,玩弄光緒於股掌之上,她當時已五十多歲,十分在意自己的身體,於是用「頤和」作為園名,她每年夏天均在此居住,祈盼能保養好自己的身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