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結婚以後,夫妻雙方的父母就彼此互稱「親家」或「親家翁」。最早叫「親家」的是唐玄宗皇帝。玄宗之女新昌公主,嫁給蕭嵩之子蕭衡,「嵩妻人謁,帝呼為親家。」
唐朝「大歷十才子」之一的詩人盧綸,在〈王駙馬花燭〉詩中也有「人主人臣是親家」之句。
而「親家翁」的稱呼,比「親家」還早,是唐初蕭瑀稱起的。蕭瑀曾自稱「唐朝左僕射,天子親家翁。」《五代史》中也記載了一則關於「親家翁」的故事:後唐時,劉煦與馮道二人是兩親家,又同為宰相。後來,馮道被罷了官,由李愚接替他的職務。李愚素來厭惡馮道的為人,他上任後,發現了馮道政事上的過錯,就毫不留情地當著劉煦的面挖苦說:「這是你親家翁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