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是象形字,甲骨文時代已出現,本意「大象」;而「像」是春秋時代才出現的形聲字。
「像」字造字以前,「好像」、「如同」這樣的概念雖已存在,卻以同音假借的辦法,借「象」來表達,所以《易經》上說:「象也者,像也。」即使後來「像」字造出來了,人們習慣難改,象、像依然通用。如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三:「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象五嶽」亦即「像五嶽」。但在現代漢語中,象、像二字不再通用。
「象」,表示形狀、仿效、摹擬等義,如天象、氣象、景象、印象、抽象、象徵等;「像」則解釋為相似、如同、人物形象的摹寫或雕塑等,如相像、肖像、塑像、畫像、想像……兩者用法明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