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登錄 雖可遏止炒作 降低房價效果有限 一般民眾仍買不起 應盡速規畫實價課稅 真正落實居住正義
立法院三讀通過居住正義五法,其中「地政三法」規定未來不動產仲介業者、地政士及土地買方在不動產交易後,須登錄成交案件實際資訊。
筆者認為,實價登錄對落實居住正義有幫助,因為能讓有意購屋的無殼蝸牛,減少因不透明資訊而付出高於市場的價格,未來也能落實稅負正義,有助維持房地產市場的健康交易。
但實價登錄仍有未盡之處,首先,賣方未納入登錄成交資訊對象,賣方可能為了規避稅負,而提供不實資料,而且罰鍰若低於利潤,仲介業者、地政士恐怕會配合賣方不實登錄資料,所以,應將罰則加重至吊銷執照,才能杜絕弊端。
其次,建商能以成本、市價及市場需求、資金壓力等,機動調整預售屋價格,而購買預售屋的民眾,無法得知建商的建材等成本,僅能以周遭地價與房價估算「應有」市值,顯示預售屋價格不透明。
而依修正條文,買賣土地民眾,受託買賣房地產的地政士、買賣租賃房地產的仲介業等,是於過戶或成交後三十日內,向主管機關申報登錄包括實際交易價格在內的案件資訊,而預售屋是竣工後才過戶,這讓建商、投資客有哄抬價格及炒作空間,因此,預售屋也應納入登錄實價。
此外,奢侈稅、實價登錄雖走出落實居住正義的第一步,可遏止炒作,不過,要平抑房價、漲價歸公,甚至縮小貧富差距,實價課稅才是利器。
據營建署統計,通過奢侈稅至今,房屋移轉量縮減,建築、使用執照申請量,代銷業者推案量都減少,顯示打房政策奏效,但房價尚未修正到一般民眾能負擔的水準,讓有意購屋的民眾觀望。
而筆者觀察新北市的幾處重畫區,不少口袋夠深的投資客,因購買成本低,加上貸款利率低檔徘徊,成本壓力低,因而有恃無恐的等待買家。
筆者認為,實價登錄配合實價課稅,才能使房市修正到合理價位,政府既然有心落實居住正義,就該盡速規畫實價課稅。
鄭俠(新北市/無殼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