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涓,戰國時魏將,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臏,亦為戰國時人,乃齊國軍事家,孫武的後人。
相傳孫臏曾與龐涓一起拜師「鬼谷子」學習兵法。龐涓在未學成時便下山出使魏國,龐涓自知才能不如孫臏,相當忌恨,於是假意向魏王推薦孫臏,並請他出山相助。然後,又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並藉君令砍斷孫臏的膝蓋骨(一說此是孫臏名字的由來),更在其臉上烙刺「黥」字,欲令孫臏他因傷殘、毀容而永遠不能出頭。
包藏禍心的龐涓,另一方面卻又假仁假義,幫孫臏包紮傷口,目的在哄騙他把《孫子兵法》寫出來,然後再殺了他。
受盡折磨屈辱的孫臏經僕人密告此事,遂佯裝瘋癲終瞞騙了龐涓,並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逃至齊國,後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
周顯王十五年(西元前三五四年),魏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判定魏以精銳攻趙,國內必空虛,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計謀果然成功,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在桂陵(今河南長垣)伏襲,大敗魏軍。這場戰爭甚為著名,史稱「桂陵之戰」,「圍魏救趙」也成為兵法中三十六計之一。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三四二年),魏國進攻韓國,次年齊國兵援救韓,採用孫臏策略,直趨魏都大梁後旋即退兵,誘使龐涓兼程追擊,龐涓在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中伏大敗,大嘆:「遂叫豎子成名」,自刎而死,史稱「馬陵之戰」。孫臏報了當年被害之仇,從此齊國稱霸東方,魏國則無力再爭霸。
孫臏著有《孫臏兵法》,進一步發展了吳起的軍事思想,其後失傳千年,所幸其在一九七二年於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出土,經考古鑑定確認是《孫臏兵法》,而被刊印發行。
傳說孫臏因臏腳被後世製鞋業奉為祖師爺,古時,會分別在農曆九月十三和正月二十八日祭祀鞋業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