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態‧談哭態】 莫不帶哭來人間

吳東權 |2011.12.12
874觀看次
字級

吳東權

哭泣,是人類的本能,每個來到世間的人都是帶哭而來,一出娘胎就要哇哇大哭,哭聲愈哄亮,家人愈高興,萬一不哭,還會令人緊張,接生者還得拎起雙腳打屁股,讓娃兒哭才行,有了哭聲,才表示有了生命。

因此,哭並不完全是悲傷與絕望,有時反而是高興與希望。

但是,在佛家來說,娃兒一出生就得面臨七十二種苦,所以是大哭而來,到了往生時,自己哭不出來,還要讓子女慟哭。可見人生是痛苦的,紅塵是渾濁的,當初「常啼菩薩」為了追求佛道菩提,東行到一大城,哭了七天七夜,才得到佛祖的指引,所以佛典有「哭市」之載。

人們哭起來的聲淚加上臉部的表情、和身體的動作,謂之哭態。

既已為人,難免一哭,導致哭的因素強弱不同,因而哭態分有幾個層次,一曰號啕大哭、二曰哇哇啼哭、三曰嚶嚶悲泣、四曰哽咽淚下、五曰欲哭無淚。

人間最天真無邪的,莫過於嬰兒的哭;最委婉動人的,莫過於少女的哭;最哀怨悲切的,莫過於嫠婦的哭;最驚天動地的,莫過於烈士的哭;最淒涼無助的,莫過於白髮送黑髮人的哭;最虛偽陰沉的,莫過於政客的哭……

嬰兒的哭不但天真無邪,而且哭態認真可愛,無論是因為饑渴、冷熱、尿片濕、身體不舒服,都用哭聲代替語言,表達意見,剛開始時,只是哼哼唧唧,做哭的預備動作,此時如果大人們仍然未加注意,接著就正式大哭,將兩眼緊閉,泡在淚水中,掙開尚未長牙的小嘴,舌頭在牙齦上顫動,全身手腳抖動,用吃奶的力量把聲音哭出來,唯恐母親沒有聽到。

當嬰兒長大到三四歲時,已經會用語言表達,哭的功用,就降低使用率,僅作為反對、不滿、抗議、要求、委屈的聲音。

從小孩的哭態可以看出他長大成人後的性格、脾氣、毅力和人緣,有的小孩一哭就嗚哇半天不停,有的還會坐下或躺在地上哭滾、有的放聲大嚎、一口氣憋住使得臉孔發黑、有的哭時還會亂跳亂舞、有的無緣無故整天隨時都在哭、有的哭了一陣立即自行打住、有的在哭中被大人一哄就含淚帶笑……只要仔細觀察,再和以後成人時的性格對照一下,絕對不會相差太遠。

眼淚是哭的見證,聲音是哭的訊號,但是無淚的乾哭、和無聲的哽咽,也是相當令人同情的哭態。

少女的眼淚是花朵中的蜜汁、少婦的眼淚是重釀後的舊醅,大娘的眼淚是屋簷前的雨滴。莎士比亞說:「情人的眼淚比笑聲還可愛。」那必然是少女的眼淚,情人帶淚含笑的哭態是千載難逢的媚態。

有人說:「女人是水凝成的,男人是土塑成的。」所以女人愛哭,因為淚水很多;男兒乾燥,不易哭,就是有淚也不輕彈。其實應該這樣說:多情女人的哭是隨興的、隨感的、沒有多大作用,所以常哭;有作為男子的哭,是激情的、悲憤的、有其目的的,所以少哭。

戰國時期申包胥到秦庭日夜的哭,產生了多大的作用;《三國志》中記載劉備愛哭,但是他那淚流滿面的哭態大有作用,他哭來了趙雲、徐庶和孔明,「劉備一哭天下開,文武英才紛紛來。」這種哭是多麼積極性的哭啊!

所以不論男女的哭態,都有其意義,而且有醜有美、有喜有悲、有真有假。

歷史上最醜陋、最無聊、最可笑的哭,莫過於漢代王莽的哭態,史料載:「西元二三年,新莽土崩瓦解,有官員對王莽說:『古者國有天災,則哭以厭之,告天求救。』莽乃率群臣至南郊,仰天大哭,氣盡,伏而叩頭,諸生小民,旦夕聚會而哭,哭聲震野,累了由官家供飯,哭甚悲切者封以為郎。篡漢十四年的政權,就在哭聲中垮了。」像這樣的哭,豈不令人悲笑?

故曰:「哭態有妍媸,哭泣有真偽,當哭則哭之,不當則勿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