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敏慧台北報導】正值過敏性鼻炎發作高峰期,醫界發表《鼻炎衛教手冊》,教導如何正確治療,並破解鼻炎開刀、洗鼻子、吃益生菌等迷思。

製作手冊的台灣鼻科學術聯誼會召集人、成大醫院耳鼻喉部教授方深毅說,依據健保資料庫分析,國人每四個人至少有一人為過敏性鼻炎困擾。鼻塞、鼻涕倒流、鼻子癢、眼睛癢、黑眼圈、喉嚨癢如影隨形,並可能併發鼻竇炎、睡眠障礙等問題。
兒童發病,常見孩子長期鼻塞,張口呼吸,因而影響臉部骨骼肌肉發育,造成暴牙、咬合不正。家長不明所以,企圖矯正牙齒,因未「對症下藥」效果不彰。
方深毅說,鼻炎可分過敏性和非過敏性,過敏性鼻炎可從病史、家族史、症狀等正確診斷,再以症狀長短和程度區分,對症下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醫務長黃弘孟醫師說,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發作,到藥局購買鼻噴劑;初用立即見效,一用上癮,不知使用此類藥物不應超過十天。另一方面,就診拿了醫師開的類固醇鼻噴劑,卻不敢用。
黃弘孟澄清,新式類固醇鼻噴劑不會有全身性的副作用,只是局部作用在鼻內,不用怕。倒是濫用市售的「去鼻充血劑」,會造成「藥物性鼻炎」,容易對藥物產生依賴性,破壞鼻黏膜上皮細胞,長期下來鼻塞更嚴重。
醫師強調,罹患過敏性鼻炎要有正確認知,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避免過敏源,出現不適,應針對症狀配合藥物治療,才能避免惡化。索取本衛教手冊,可上台灣鼻科學術聯誼會網站或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網站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