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粥代茶 佛光山待客之道—平安粥

慧傳 |2011.12.04
2374觀看次
字級


粥在中國已有近三千年歷史。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粥「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粥能健脾胃,補虛損;經長時間熬煮,礦物質溶於湯中,使粥更具營養價值,且易消化吸收。

佛教的《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九中也記載,佛陀開示食粥可得十種利益:一、資色:資益身軀,顏容豐盛;二、增力:補益衰弱,增長氣力;三、益壽:補養元氣,壽算增益;四、安樂:清淨柔軟,食則安樂;五、辭清:氣無凝滯,辭辯清揚;六、辯說:滋潤喉舌,論議無礙;七、消宿食:溫暖脾胃,宿食消化;八、除風:調和通利,風氣消除;九、除饑:適充口腹,饑餒頓除;十、消渴:喉舌霑潤,乾渴隨消。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早年生活艱困又為法忘軀,日子常在饑餓中度過,最嚴重的一次饑餓經驗,促成他創建普門寺,讓「給人吃飯」成為佛光山發展的重要因緣之一。

「普門大開」、「給人吃飯」的宏願,加上童年在寺院享用臘八粥的溫馨經驗,大師開創了「以粥代茶」的理念,讓信徒來到寺院,以一碗熱騰騰的「平安粥」解渴、止饑,除了帶給色身健康外,更希望能受用到佛法的滿足和快樂,為心靈填上滿滿的平安。

自一九九四年開始,佛光山台北道場免費供應平安粥,近二十年來從未間斷。之後,佛光山許多滴水坊也皆以平安粥與大眾結緣,如南屏別院、蘭陽別院、香港佛香講堂、本山傳燈樓滴水坊等,今年春節開始,更在佛陀紀念館樟樹林滴水坊及本山檀信樓提供「平安粥」服務。

檀信樓服務人員以歡迎貴賓的心情,免費提供平安粥、佛光茶,信徒還可以向法師請法、閱讀、談話、禪修,不僅是歇腳處,也是心靈加油站,開春至今,每天都有不少信眾來檀信樓用粥,除了來自大陸各省參訪團外,很多是父母帶孩子來食粥,希望孩子吃得健康平安;甚至有母親說,一向挑食的孩子居然能連吃兩碗,希望能學習平安粥的烹調方法。

荷爾斯健康管理中心副總經理顏秀芳營養師表示,平安粥所使用的食材富含營養,有益健康。其中,黃豆、豆腐含豐富蛋白質及人體所需的氨基酸,不含膽固醇;黃豆、花生含豐富卵磷脂,具降低膽固醇及有助於神經系統發育的功用,另含高量不飽和脂肪酸、鈣、大豆異黃酮及菸鹼素,可預防皮膚乾燥、發癢、老年骨質疏鬆;花生中的維生素E是一種抗氧化因子,能防止動脈硬化、延緩人體細胞衰老;花生中的膽鹼,能防止腦功能衰退、增強記憶力;胡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可中和毒素,清熱解毒,煮粥可健脾胃,對治消化不良及夜盲症等;芋頭含氟可保護牙齒,含高量鉀可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降低血壓,吃一碗平安粥,好處多多。

佛光山煮平安粥的米,都事先經過大悲殿觀音菩薩加持、法師早晚誦經回向,而在烹煮過程中,煮粥法師也專注默持藥師咒,願所有食粥者健康平安。推動平安粥「以粥代茶」運動,微觀而言,帶給大眾健康,是落實「不殺生戒」的積極作法,讓食者延年益壽;宏觀來看,一碗健康的平安粥,帶動綠色環保,讓地球延年益壽;從心靈層面而論,一碗「眾緣和諧」的平安粥,讓我們學習「以眾為我」,凡事以團體利益為考量,則小至人際,大至國際,都能祥和安樂。

平安粥,是佛光山的待客之道,希望每位來山者能把平安吉祥帶回家;也是佛光山飲食文化的精華,一碗小小的平安粥,各種食材巧妙融和在一起,又不失食材原味,這就是佛光人的精神,以「和諧、柔軟的態度,達成任何一個能利益眾生的使命,讓自己巧妙的與大眾融合,但自己的特色不會因此減少」,在燉、煮、爛、透的柔軟裡,展現人間佛教融合的精神。希望每位食用者吃了平安粥,都能歡喜、健康、平安、快樂,福慧增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