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是什麼?禪是個奇妙的東西,一旦在生活中發揮功用,則活潑自然,在生活中洞徹明白,不在物質上牽掛,到處充滿人間的生命力。
禪是什麼?禪是個奇妙的東西,一旦在生活中發揮功用,則活潑自然,在生活中洞徹明白,不在物質上牽掛,到處充滿人間的生命力。
自古以來,許多禪師都是在生活中修行,從作務裡開啟悟性,如百丈的務農、雪峰的煮飯、洞山的香燈、道元的種菜、臨濟的栽松、溈山的粉牆等等,都是說明禪者對生活實踐的重視。永嘉大師說:「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對真正的禪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禪是觸目即是,無所不在。
禪遍一切處,日常生活中可以參禪的方法很多,例如:飲食禪、茶藝禪、行腳禪、作務禪、山水禪、靜中禪、動中禪、書畫禪、詩文禪、梵唄禪、棋藝禪、人間禪、義工禪、共修禪、跑香禪、禮拜禪等。
人間佛教重視的是「生活禪」,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的戒定慧》提出:
1.禪修的思想:在於平常、平實、平衡的意境涵養,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2.禪修的內涵:在於信心、道心、悲心的長養增進,不變隨緣,慈悲喜捨。
3.禪修的生活:在於規律、簡樸、惜福的用心實踐,依戒生活,知足澹泊。
4.禪修的精神:在於承擔、無畏、精進的落實行履,自心是佛,直下承擔。
5.禪修的運用:在於生活、生趣、生機的權變妙用,觸處皆道,機趣無限。
雪峰、巖頭、欽山等禪師三人結伴四處參訪、弘法。有一天行腳經過河岸,正計畫要到何處托乞食時,看到河中從上游飄流一片很新鮮的菜葉。
欽山說:「你們看,河流中有菜葉飄流,可見上游有人居住,我們再向上游走,就會有人家了。」
巖頭說:「這麼完好的一片菜葉,竟如此讓它流走,實在可惜!」
雪峰說:「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們還是到別的村莊去乞化吧!」當他們三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在談論時,看到一個人匆匆從上游那邊跑來,問道:「師父!您們有沒有看到水中有一片菜葉流過?我剛剛洗菜時,不小心一片菜葉被水沖走了。我現在正在追尋那片流失的菜葉,不然實在太可惜了。」雪峰等人聽後,哈哈大笑,不約而同地說道:「我們就到他家去弘法掛單吧!」
禪不是離開生活到深山裡閉關、自我了斷,而是在言行動靜中修道,在生活上自然表現出平常心,能從瑣碎的事物中,以整個身心去參透宇宙的無限奧妙,則隨時隨地生活裡都有禪。
有一次,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馮滬祥教授搭計程車到佛陀紀念館,下車後發現將重要筆記本忘在車上,追上去而不慎摔了一跤,因而腳受傷了,所幸到診所包紮後無大礙。他笑稱:「來到這裡當然要五體投地嘛!」禪,就像一幅畫,一把鹽、一點味素;有了禪,能化解生活中的窘境;有了禪,人生會更美妙!
禪,就是我們的心,心中有禪,就如闇室裡有了明燈,自然智慧開顯。
人間佛教認為,禪就是淨心,要能當下肯定自己,完成自己。真正的禪者要能不被權勢、名位、情緒、生死所轉。
參禪需要有生活的歷練、體驗與智慧。要能「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凡事「提得起,放得下」,對於人情世故「榮者任它榮,枯者任它枯」,一切都隨緣自在,就如「竹影掃階塵不動,雁過寒潭水無痕」。如此「不隨境轉」之外,繼而「提起忍的力量」,如〈老拙歌〉所說:「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
如此生活,就是禪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