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究柢】 大器晚成 是成什麼器?

錢國宏 |2011.11.30
2419觀看次
字級

「大器晚成」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大多數成語詞典的解釋是:「大才需經過長期磨練方有成就。現指成名較晚的人」,卻沒有指明「大器」的確切含義。一些學校教材對「大器」做的解釋也較含糊:「古時指貴重的器物,現比喻大才」。那麼,「大器」到底指的是什麼「貴重器物」呢?

此句成語典出《老子》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講的是「道」的幾種無為境界:最方正的東西是沒有稜角的;最大、最貴重的東西總是最後完成;最好的音樂是沒有聲音;最大的形象就是沒有形象。這裡的「大器」指的就是古代幾種重量級的器物,包括圭璋之類的玉器和鐘鼎之類的金器(銅器)。

圭璋,指的是古代兩種玉製的禮器。《禮記‧禮器》中載有「圭璋特」一說。「圭璋,玉中之貴也。『特』,謂不用他物媲之也。諸侯朝王以圭,朝后執璋,表德特達不加物也。」《淮南子‧繆稱訓》中也載有「錦繡登廟,貴文也;圭璋在前,尚質也。」

我國古代重祭祀,因此祭祀用的禮器頗為流行。當時禮器種類很多:炊器有鼎、鬲、甑、甗;食器有簋、簠、、惇、豆;酒器有爵、斝、觚、觶、觥、尊、卣、壺、罍、瓿;水器有槃、盉、匜、鑒;樂器有鐃、鐘、鎛、鼓;玉器有璧、琮、圭、璋、鉞。在這些禮器中,以玉器為最貴重。

鐘鼎,是中國古銅器的總稱,上面多銘刻記事表功的文字。鼎在古代還被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徵。《舊唐書‧長孫無忌傳》中有「自古皇王,褒崇勛德。既勒銘于鐘鼎,又圖形于丹青」的記述。根據《左傳》中的記述,「大器」即是指銅鑄的禮器鐘和鼎,「大器,鐘鼎之屬。」

在古代,琢玉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要費好些時日和人工才能雕琢而成;而鑄造較大型的鐘鼎更是需要一定鑄造技術的,即冷卻凝固時間須更長。冷卻時間足夠長,鑄件方能「成器」。

正是因為圭璋、鐘鼎,都需要長期雕琢、歷練才能成器,因此人們這個成語就漸漸衍化為「大才需經過長期磨練方有成就」的含義。發展到現代漢語裡,又添了一層意思,指「成名較晚的人」。

《三國志‧魏志‧崔琰傳》中記載這樣一則「大器晚成」的軼事:「琰從弟林,少無名望,雖姻族猶多輕之,而琰常曰:『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 說的是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少時沒有聲望,親友雖多但都瞧不起他。只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經常對別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後來,崔林累官至御史中丞,魏文帝時期還任過司空,果然是「大器晚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