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發現,做夢可協助我們處理內心的混亂。有情緒壓力的人,不用再害怕上床睡覺「會做出什麼夢?」
柏克萊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大腦會在做夢時處理情緒經驗,這可減輕難受記憶的痛苦程度。
參與研究的海姆說:「在快速眼球運動期,記憶會重新喚起,考量、連結與整合,但在這個狀態下,影響神經系統的壓力化學物質,會被有益的抑制下來。」
研究團隊調查了三十五名健康的年輕成人,將他們分為兩組。所有人都會觀看一百五十張會引發強烈情緒反應的圖像,在間隔十二小時內觀看兩次,這時候會用核磁共振(MRI)掃描機測量他們的大腦活動。
一半的參與者會在早上與傍晚觀看這些影像,在兩次觀賞期間保持清醒。另一半參與者則在傍晚觀看圖像,睡一整晚後,隔天早上再看一次。在兩次影像觀賞期間有睡覺的人,回報對這些影像的情緒反應顯著降低。
此外,參與者大腦活動的夜間電子記錄顯示,影響神經系統的壓力化學物質濃度,也會在睡眠期間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