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避免環境汙染造成「生態毒性」,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呼籲,家中多的、過期藥品,別再沖入馬桶或倒入水槽,一般藥水藥丸可自行處理後丟垃圾桶,癌症用藥需特別處理。
藥師公會全聯會調查發現,約有百分之七的民眾習慣將藥品沖馬桶或倒水槽,最近委託學者進行「家庭廢棄舊藥品環境毒性評估計畫」。
研究選擇抗生素、非類固醇止痛藥、雌激素(荷爾蒙類)、心臟病用藥的β受體阻斷劑等四種常用藥物做評估,發現河川、地下水、飲用水源等處的環境濃度以及汙水廠的放流水濃度,都超出國外多倍。
東吳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張怡塘說,目前偵測的濃度雖較國外高,還在可忍受的範圍內,卻是警訊,可能凸顯抗生素、止痛藥等藥物,民眾服用的藥量大,而且沒有廢棄藥品的回收習慣。
他也說,國內下水道系統未完全普及,約有三分之二縣市幾乎完全沒有下水道系統,民眾倒入水槽、沖馬桶的藥品不會經過汙水廠處理,就直接排入環境中,可能因此造成廢棄藥品的環境濃度較國外高。
東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主任林景行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過期藥品如含鹵化元素有機物及抗腫瘤藥物,需經燃燒溫度可達一千二百度以上的特殊焚化爐處理。
藥師公會全聯會輔導理事長連瑞猛建議,過期藥水、沖洗藥水瓶罐的水,藥丸則從鋁箔包等取出,集中在夾鏈袋裡,再以泡過的茶葉、咖啡渣或用過的擦手紙等,混合藥水藥丸後,再密封起來,就可當成一般垃圾丟棄。
全台並有一百二十家「家庭用藥檢查站」,可協助民眾處理過期或變質的藥品。詳情可上網站查詢。網址是http://www.52014.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