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迴響--茶與僧士

曉聲 |2006.08.31
818觀看次
字級

 讀八月十日人間福報,發現同日報導兩則有關「茶」的文章:一是第四版的專欄,作者閑子的「一期一會」,敘述日本戰國時代武士舉行飲茶宣誓的意義;一是第六版報導由文化評鑑家林谷芳率團赴美,以藝術表現演出「茶與樂的對話」,介紹中國文化,令人振奮。因此就想到現代世界流行飲茶文化的來源,是始於中國的古代禪院,茲略述之。

茶,最早是野生的藥用植物。可以解除睡意,有消除疲勞和強心的作用,寺院禪僧首先普遍栽培廣植,用來招待檀那信施和文人雅士,唐朝時也以茶作為「貢品」。後來唐宋思想界大眾和僧道隱士從事對談、坐禪等活動由偶一喫茶而逐漸形成習慣,尤其在他們討論學術或佛理時為不可缺少的飲品。

宋代禪院普遍由僧人自己種茶、製茶,一方面藉茶園工作鍛鍊身體,一方面大量生產茶葉,並有些甚至規定早課、晚課前喝茶,飯後也喝茶,因為可以提神醒腦,專注作業。所以佛學名著《傳燈錄》裡說到喫茶就出現六、七十次之多。仰山慧寂詩偈:「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禪;釅茶三兩碗,意在钁頭邊。」意思是自心本清淨,可不持戒、坐禪,卻不可忘卻喝茶作務日常生活。

天下名山僧佔多,宋代士大夫又愛和寺僧談禪喝茶,盡在山水清幽之境,相對烹茶清談,揮塵寄興,更覺山水多情。「青山箇箇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這是何等優雅的生活享受啊!

明代憨山禪師〈山居詩〉:「睡起呼童旋煮茶,竹爐湯沸雪如花;旗槍未豎魔仙退,始信叢林有作家。」(旗是初開的茶葉,槍是剛萌的芽蕊,即一心一葉的茶,為最上等品。)更把煮茶的樂趣和士大夫共享飲茶之樂寫得淋漓盡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