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旅--古琴與古箏的區別

余曉文 |2006.08.31
432觀看次
字級

 古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形成於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傳說為「伏羲」、「神農」氏所造;古箏則晚得多,形成於秦代,相傳秦時有婉無義者,將瑟(樂器)傳給兩個女子,二女要爭,引破為二,所以稱「秦箏」。這是兩者形成年代上的區別。

其二,古琴琴身以獨木所成,琴面繫有七根弦,故古稱「七弦琴」。琴弦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弦軸上,屬彈撥樂類的「無馬樂器」;古箏則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構成。琴弦均勻排列於箏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馬支起,屬彈撥樂類的「有馬樂器」。

其三,古琴雖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寬達四個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個「琴徽」,可以彈奏出許許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樸而典雅,表現力富有內涵,異常豐富,故古時被文人雅士列為「琴、棋、書、畫」之首;而古箏基本上是一弦一至二個音,同一弦中移動弦馬(柱),可以調作音高,音域寬廣,音量宏大,音色淳厚優美,悠揚悅耳。

其四,古琴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朝後稱為「減字譜」;而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其五,古琴的代表曲目最古遠的是〈碣石調‧幽蘭〉一曲,描寫孔子不得志以空谷幽蘭自喻,據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還有〈廣陵散〉、〈瀟湘雲水〉、〈梅花三弄〉等,現存琴譜約有數千首之多。古箏的古典代表曲目有〈漁舟唱晚〉、〈寒鴉戲水〉、〈出水蓮〉、〈錦上花〉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