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觀園--墓誌銘也是文化

陳錫忠 |2006.08.30
522觀看次
字級

 沈從文的墓沒有氣派的墓道、遮風擋雨的墓亭,也沒有墳塚。但引人注目的卻有一塊不規則的石碑,矗立在雜草叢生的地上。只見石頭正面是沈從文自己手跡的放大:「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背面是沈從文妻姐張允和女士的耒辭:

不抑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

隔了十來米的土墳上,是大畫家黃永玉的題詞:「一個戰士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字刻在一塊長方形且有些粗糙的石碑上,蒼勁的筆力透出一種悲壯。

中國的碑記遠在一千多年前,唐代的代宗、德宗、憲宗就有,以後韓愈所寫的碑誌達十一卷之多。還出現〈柳子厚墓誌銘〉這樣珍貴的文獻資料。

外國人也興寫墓誌銘,而且更顯幽默。牛頓的墓碑上寫著:「死去的人們應該慶賀自己,因為人類產生了這樣偉大的裝飾品。」一位數學家死後,把他對圓周率研究到小數點後多少位刻在墓上,這是最好的紀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