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突然闖入一隻瘦瘦長長的褐色昆蟲,這位「不速之客」躍上桌面,停在翻開的書本上,只見牠左顧右盼,大概覺得這裡的環境還不賴,便安靜了下來。
來者是一隻螳螂,非綠即褐的體色,很容易辨識。我試著靠近,牠並沒有躲閃,大概不覺得我有何威脅。
只見牠靈活地轉動著倒三角形的頭,兩只像金魚般的大眼睛分置兩側,據說螳螂可以看到距離五十公分遠的物體,是昆蟲中少有的視力「模範生」。
螳螂最厲害的當然就是牠那對化成鐮刀狀的前足,上面還有尖銳的鋸刺,「鐮刀殺手」的封號果然名不虛傳。但這時牠沒有獵捕食物時的殺氣,而是不時將雙腳縮在胸前,彷彿在祈禱。
成語中有「螳臂擋車」的典故,所謂螳臂就是螳螂鐮刀狀的前足。《莊子‧人世間》語:「汝不知夫螳鱗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後人就用「螳臂當車」比喻不自量力。而牠這種舉前足,形成擋道之姿好像蓄勢待發的拳擊手,也頗有威嚇之勢。就連行走也是中後足著地,昂首慢行,前足的姿勢保持不變,動作與馬相似,所以古人又稱它為「天馬」。
雖然螳螂是昆蟲界的「狠角色」,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成語也提醒我們,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界,隱藏自己,別被敵人發現才是最重要的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