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百寶箱--出門便是草

李蕭錕 |2006.08.30
865觀看次
字級

現世解脫之道與禪境

石霜慶諸禪師(西元八○七~八八八年),曾在大溈山靈裕席下長期服役,後赴潭州道吾山參拜道吾宗智,應對契機,忽獲大悟。獲悟後一度混跡長沙,無人知其來歷。
 
後由洞山良价禪師推舉,而住石霜山弘法。道吾宗智及洞山良价二禪師歸寂後,弟子們紛紛嚮往石霜山,二十年間晨夕教化,聲望大振,入滅後諡號「普寂大師」。
慶諸禪師避居於長沙時,早出晚歸,很少有人識得他,一日,有僧人從洞山來,慶諸問:
「和尚(洞山良价)最近有什麼話開示弟子們?」
僧人答:「師父在夏安居結束後上堂說:『這夏末初秋的季節,大家無論往東或朝西走,哪裡都可以,但須是往萬里無草的地方去。』
 停了一會兒,師父又說:『但這萬里無寸草之處,要往哪裡去找?』」
慶諸禪師問僧人:「有人接話嗎?」
僧人答:「沒有。」
慶諸禪師說:「為什麼不回答:『出門便是草?』」
 僧人回去後,一五一十地向洞山回報。
洞山良价歎曰:「這是能會集並教化一千五百位僧徒的話啊!」(《五燈會元‧卷五》)
「草」,意指煩惱,世界雖大,去哪裡找沒有煩惱的地方?只有向自心裡求,自心本淨,當然是沒有煩惱的地方。慶諸禪師所謂「出門」,即「出自性的門」,離開自性,出了自性的門,到處都是草,到處都是煩惱。
禪宗或佛法教義,都認為人只要向外攀緣,就是煩惱的根源,所以外境皆是煩惱,只有自性是清淨之地。
慶諸禪師雖然避世混跡於山林鄉野,但並未放棄度眾的初發心,他說「出門便是草。」話頭機鋒隱銳,寓意深厚,出門便是草,便是煩惱的眾生,但要尋求萬里無寸草,萬里無煩惱的眾生,只能從長滿草的腳下起步,只能從到處都是煩惱的眾生的地方度化。
 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掃除俗世無明的煩惱,只能從面對俗世無明煩惱開始,「煩惱即菩提」,離開世間,即無佛法,佛法是在煩惱的世間,不在別處。
 禪宗站在現世的立場,不懼煩惱、面對煩惱,尋求現世的解脫。「出門便是草」,一語道出,石破天驚。
 附圖:「出門便是草」,水墨禪畫。詩堂書法:「初秋夏末,兄弟或東或西去,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只如萬里無寸草處,作麼生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